翻译
一位隐居乡野的老人住处,激发我写下这首诗。
桑树枝条伸展,阻碍了前行的道路;瓜藤蔓延,像网一样缠绕在稀疏的篱笆上。
牧人放牛归来,大牛带着小牛;人家来往,家犬守护着孩子。
生活虽然简朴粗略,却呈现出一派和乐安详的气象。
以上为【江村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江村:临江的村庄,泛指江南水乡村落。
2. 野老:乡野老人,此处指隐居乡间的长者,也暗含诗人自况之意。
3. 幽居:清静隐居之所。
4. 成吾一首诗:意为此景触动诗兴,使我写成此诗。
5. 瓜蔓:瓜类植物的藤蔓。
6. 网疏篱:藤蔓如网般攀附在稀疏的篱笆上。
7. 牧去:指牧人外出放牧归来。
8. 将犊:带领小牛。将,带领。
9. 朴略:简朴粗略,不事雕饰。
10. 熙熙:和乐安详的样子,出自《老子》:“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”。
以上为【江村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所作《江村二首》之一,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江南乡村图景。诗人以白描手法勾勒出田园生活的自然状态,通过对景物与人事的细致观察,展现出民间朴素而充满生机的生活气息。全诗语言平实自然,意境恬淡,体现了苏轼晚年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民间温情的欣赏。虽题为“江村”,实则借景抒情,寄寓了诗人超脱仕途纷扰、追求心灵安宁的人生态度。
以上为【江村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以“野老幽居”起笔,点明地点与人物,营造出远离尘嚣的氛围。中间两联写景叙事,层次分明:颔联写植物之态——桑枝横斜、瓜蔓缠绕,富有画面感,表现出田园的自然野趣;颈联转写人事——牧童归村、犬护幼儿,充满生活气息,凸显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。尾联收束全诗,由外物转入内心感受,“生涯虽朴略”承认物质生活的简陋,但“气象自熙熙”一句陡然升华,强调精神世界的丰盈与安宁。这种以简驭繁、以朴见美的艺术手法,正是苏轼晚年诗风的典型体现。全诗无奇字险句,却意味悠长,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深刻体悟。
以上为【江村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录此诗,称其“写景如画,语淡而味浓”。
2. 清代纪昀评苏轼《江村》诗:“情景交融,自然浑成,不假雕饰而风味自高。”(见《瀛奎律髓汇评》)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评曰:“此等诗看似寻常,实得陶渊明遗意,东坡晚岁渐入平淡,此类最可见其性情。”
以上为【江村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