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深宫寂静无人,春日显得格外漫长,沉香亭北边百花盛开,香气四溢。美人刚从睡梦中醒来,略作梳洗,燕子飞舞,黄莺啼鸣,却只令人空自断肠。画工想描绘她那无穷的风韵,却只见她背对着东风,刚刚初醒。若她蓦然回首展露笑颜,定会让阳城、下蔡等地的美人都为之倾倒失色。杜陵的穷困书生眼神凄寒,骑着跛驴,戴着破帽,追随在贵族金鞍马后。隔着花丛、临着流水偶然瞥见她一眼,也只能看到她婀娜腰肢的背影。心神迷醉地回到茅屋之中,才真正相信人间真有如西施般的绝代佳人。你难道没听说过吗?梁鸿之妻孟光举案齐眉,相敬如宾,何曾因被冷落而背身伤春哭泣呢?
以上为【续丽人行】的翻译。
注释
李仲谋:不详。
周昉:字景玄(一说字仲郎),京兆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中期名画家,善画贵族妇女。
内人:宫人。
百花香:在唐兴庆宫内,玄宗用进贡的沉香所建。玄宗曾和杨贵妃在此赏花,召李白赋诗。
薄梳洗:即薄施脂粉的淡妆。
初破睡:刚刚睡起。
“阳城下蔡俱风靡”句: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谓其东邻女“嫣然一笑,惑阳城,迷下蔡”。阳城、下蔡,皆楚国城市名。
杜陵饥客:这里只杜甫。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:“骑驴十三载,旅食京华春。朝扣富儿门,暮随肥马尘。残杯与冷炙,到处潜悲辛。”
“隔花临水时一见,只许腰肢背后看”句:杜甫《丽人行》:“三月三日天气新,长安水边多丽人。‥‥‥背后何所见?珠压腰衱稳称身。”杜甫诗原写杨氏姐妹,这里移用以表现杜甫之贫困,只能偶然一见宫女的背影,而由背影又将周昉画与杜甫诗自然绾合。
西子:即西施。
举案眉齐: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。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。典出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:“为人赁舂,每归,妻为具食,不敢于鸿前仰视,举案齐眉。”
1. 沉香亭:唐代长安兴庆宫内亭名,以沉香木建成,相传杨贵妃曾在此赏花。此处借指宫廷园林美景。
2. 美人睡起薄梳洗:形容美人初醒时慵懒自然之美,不事雕饰而风韵自生。
3. 断肠:极言伤感之情,此处指观者因无法亲近美人而心生惆怅。
4. 画工欲画无穷意:化用汉代画工毛延寿为王昭君画像典故,意谓美人风韵难描。
5. 背立东风初破睡:美人背对春风初醒之态,突出其含蓄朦胧之美。
6. 阳城下蔡俱风靡:阳城、下蔡为战国时楚国繁华之地,《登徒子好色赋》有“嫣然一笑,惑阳城,迷下蔡”句,极言女子美貌动人。
7. 杜陵饥客:诗人自指。杜陵在长安东南,苏轼祖籍河北,但常以“杜陵布衣”自称,表达怀才不遇之意。
8. 蹇驴破帽随金鞍:形象描写寒士追随权贵的情景,“蹇驴”指跛脚驴,象征贫贱;“金鞍”指贵族坐骑,象征富贵。
9. 只许腰肢背后看:只能看到美人背影,暗示身份悬殊,不得亲近。
10. 孟光举案与眉齐:典出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,孟光嫁梁鸿,每饭必举案齐眉,表示敬重丈夫,后成为夫妻相敬如宾的典范。
以上为【续丽人行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作于元丰元年(公元1078年),《丽人行》原是杜甫所作,写杨国忠兄妹及其他贵妇人曲江郊游情景。东坡在此诗中,故意把周昉画中的“背面欠伸内人”设想为杜诗中的人物,作“续”诗,并且语多幽默调侃,所以称为“戏作”。
《续丽人行》是苏轼仿杜甫《丽人行》而作的一首七言古诗,借描写宫廷美人之姿与士人仰慕之情,抒写理想与现实的落差,以及对高洁人格的礼赞。诗中前半部分极写美人之美与神秘感,通过“背立东风”“只许腰肢背后看”等细节突出其不可亲近的高贵气质;后半转而写寒士的卑微处境与精神向往,最终以“心醉归来”点出内在的精神满足。末尾以孟光典故作结,强调真正的美德在于相敬如宾、内心安宁,而非外貌的惊艳或情感的哀怨。全诗融叙事、写景、抒情、议论于一体,体现了苏轼诗“理趣”与“风神”兼备的特点。
以上为【续丽人行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结构严谨,意境层层递进。开篇以“深宫无人”营造静谧幽深之境,继而以“沉香亭北百花香”点染华美氛围,引出美人出场。美人“睡起薄梳洗”,不施浓妆而天然动人,与“燕舞莺啼”的生机景象相映,却反衬出“空断肠”的无奈——美不可即,徒增怅惘。第三联转入艺术表现层面,“画工欲画无穷意”道出美的不可传达性,而“背立东风”更强化了那种若即若离、欲窥难睹的审美距离。第四联设想“回首嫣然”,则天下倾倒,极言其魅力之盛。第五、六联笔锋一转,由美之观赏者视角切入寒士生活,“杜陵饥客”自况,形成身份与地位的巨大反差。“隔花临水时一见,只许腰肢背后看”两句尤为精妙,既写出惊鸿一瞥的瞬间美感,又暗含社会等级的森严壁垒。结尾“心醉归来茅屋底,方信人间有西子”升华主题:虽不能拥有,然精神已得慰藉,体现苏轼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。最后以孟光典收束,将外在美转向内在德行之美,否定“背面伤春”的哀怨姿态,倡导一种庄重平和的伦理之美,使全诗由艳情之表深入道德之里,完成审美与哲思的统一。
以上为【续丽人行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》卷三十九:“东坡此诗,盖戏效少陵《丽人行》而作,然语意清拔,不落轻佻,有寓讽焉。”
2. 明·杨慎《升庵诗话》卷八:“‘若教回首却嫣然’,真是画不到处;‘只许腰肢背后看’,尤得美人之神。”
3. 清·纪昀评《苏文忠公诗集》:“前摹其态,后写其情,终归于理,是坡公善于翻案处。结用孟光事,不惟脱俗,且见胸次。”
4. 清·沈德潜《唐宋诗醇》卷三十九:“写美人不作脂粉语,而风神自远。末以贞静之德折之,立言有体。”
5. 近人陈寅恪《元白诗笺证稿》附论:“苏子瞻《续丽人行》,托兴深远,非徒咏色而已,实寄君子小人之辨于隐约之间。”
以上为【续丽人行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