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美人住在凤凰山上,身处水光云影之间,轻轻掩上门扉,悠然清闲。门外的行人停下马,凝望着她弯弯的弓鞋(或指女子身影)。十里春风也难以描绘这情景,只见斜阳映照,绣帘上映出斑斓光影。
多情而善解人意的你与我相伴归来,怜惜我新近丧偶的孤寂,为我拭去残留的泪痕。明月映照空阔江面,香气与雾气缭绕在你的发髻间。田间小路上花已盛开,春天却已悄然逝去;听到旧日的曲调,不禁令人心碎,容颜也为之改变。
以上为【江神子】的翻译。
注释
江神子:词牌名。唐词单调,兴起于晚唐,源于唐著词曲调,由文人韦端己最早依调创作,此后所作均为单调,馀俱照韦词添字,至北宋苏东坡时始变单调为双调。晁无咎改名《江神子》,韩涧泉词有「腊后春前村意远」句,更名《村意远》。有单调四体,字数有三十五、三十六、三十七三种;双调一体,七十字,上下阕各七句,五平韵。格律多为平韵格,双调体偶有填仄韵者。
「陈直方妾嵇,钱塘人也。求新词,为作此。钱塘人好唱《陌上花》缓缓曲,余尝作数绝以纪其事。」:毛本作「陈直方妾嵇,钱塘人也。丐新词,为作此。钱塘人好唱《陌上花》缓缓曲,余尝作数绝以纪其事。」吴讷钞本、《二妙集》本作「公自序云:『陈直方妾嵇,钱塘人也。丐新词,为作此。钱塘人好唱《陌上花》缓缓曲,余尝作数绝以纪其事矣。』」
《陌上花》:《陌上花三首》序云:「游九仙山,闻里中儿歌《陌上花》,父老云,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,王以书遗妃曰:『陌上花开,可缓缓归矣。』吴人用其语为歌,含思宛转,听之凄然。而其词鄙野,为易之云。」诗云:「陌上花开蝴蝶飞,江山犹是昔人非。遗民几度垂垂老,游女长歌缓缓归。」「陌上山花无数开,路人争看翠軿来。若为留得堂堂去,且更从教缓缓回。」「生前富贵草头露,身后风流陌上花。已作迟迟君去鲁,犹教缓缓妾回家。」凤凰山:傅子立注:「凤凰山,在钱塘。」刘尚荣按:「宋·祝和甫《方舆胜览·卷一·临安府》:『凤凰山,在城中,下瞰大江,直望海门。』」龙榆生笺引《钦定大清一统志·卷二百十六·〈杭州府·凤凰山〉》:「凤凰山,在仁和县南十里,与钱塘县接界。自唐以来,州治在山右,宋建行宫,山遂环入禁苑。其顶砥平,可容万马,有宋时御教场。山下有洗马池,元末张士诚筑,城始截山于城外,旧志,山左瞰大江,有金星洞、郭公泉,其西冈,石笋林立。钱镠名曰『排衙石』,刻诗石上亦名『排衙山』。」
掩门闲:元延祐本原校:「一作『掩门關』。」今吴讷钞本、茅维《苏集》本作「掩门關」,《二妙集》本作「掩门閒」。
立马看弓弯:龙榆生笺:「古乐府《日出东南隅》:『行者见罗敷,下担捋髭鬚。少年见罗敷,脱帽著幧头。耕者忘其耕,锄者忘其锄。来归自相喜,但坐观罗敷。使君从南乘,五马立踟蹰。』弓弯,谓美人足也。稼轩词《念奴娇·书东流村壁》:『闻道绮陌东头,行人长见,帘底纤纤月。』疑从坡词脱化。」
十里春风:龙榆生笺引唐·杜樊川《赠别》诗:「春风十里扬州路,捲上珠帘总不如。」
新鳏:龙榆生笺:「《书·尧典》:『有鳏在下,曰虞舜。』孔传:『无妻曰鳏。』《释名》:『无妻曰鳏。鳏,昆也。昆,明也。愁挹不寐,目恒鳏鳏然也。故其字从鱼,鱼目恒不闭者也。』」明·田豫阳《西湖游览志馀·卷十六·陈直方》:「陈直方之妾稽,本钱唐妓人也,丐新词于苏子曕。子瞻因直方新丧正室,而钱唐人好唱《陌上花》缓缓曲,乃引其事以戏之。其词则《江神子》也。」
1. 江神子:词牌名,又名《江城子》,双调七十字,上下片各七句,五平韵。
2. 玉人:美人,此处可能指亡妻王弗,或为理想中的女性形象。
3. 凤凰山:地名,杭州有凤凰山,苏轼曾任杭州通判,此或泛指风景秀丽之山。
4. 弓弯:指女子弯弯的弓鞋,代指女子身影,亦有说指女子体态婀娜如弓形。
5. 十里春风谁指似:意谓如此美好的春景无人能描绘得尽。指似,比拟、形容之意。
6. 闵新鳏:怜悯我这个新近丧妻的鳏夫。闵,同“悯”。新鳏,刚失去妻子的人。
7. 洗馀潸:擦拭残留的泪水。潸,流泪貌。
8. 明月空江:明亮的月光照在空旷的江面上,象征孤寂清冷。
9. 香雾著云鬟:香气与雾气萦绕在女子的发髻上,描绘女子之美与朦胧意境。
10. 陌上花开春尽也:田间小路花开,但春天即将结束,暗喻美好时光短暂。破朱颜:因感伤而容颜为之改变,甚至憔悴。
以上为【江神子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《江神子》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后所作的一首婉约词,情感深沉细腻,融合了思念、孤寂与对美好重逢的温柔回忆。词中以“玉人”喻指亡妻或心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,借景抒情,通过山水、春光、帘影、旧曲等意象,营造出一种既明媚又哀伤的意境。上片写景含情,下片转入内心感怀,由外物触发内在情绪,层层递进,表现出苏轼在豪放之外亦具深情婉转的一面。全词语言清丽,音律和谐,体现了宋代文人词中“以情驭景”的典型风格。
以上为【江神子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词以“玉人”开篇,立即将读者引入一个缥缈清丽的意境之中。凤凰山、水云间、掩门闲,勾勒出一位高洁女子居于山水之间的画面,既有空间之美,又有心境之静。接着“门外行人,立马看弓弯”,视角转换,从旁观者眼中写出对“玉人”的倾慕,含蓄而富有诗意。“十里春风”三句则进一步渲染环境之美,斜阳、绣帘、斑影交织成一幅温暖而略带忧郁的画面,暗示美好却易逝。
下片转入抒情,“多情好事与君还”似是对慰藉者的回应,也可能是对亡妻魂魄的对话。“闵新鳏,拭馀潸”直抒胸臆,道出丧妻之痛与孤独之深。随后“明月空江,香雾著云鬟”一句,虚实相生,既是眼前景,又是梦中情,将现实与追忆融为一体。结尾“陌上花开春尽也,闻旧曲,破朱颜”尤为动人,以自然之景收束人事之悲,旧曲勾起回忆,春尽象征生命流逝,朱颜为之情动乃至破碎,情感达到高潮。整首词婉转低回,哀而不伤,充分展现了苏轼在词体创作中驾驭柔情的能力。
以上为【江神子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历代诗余》引《词林纪事》:“此词情致缠绵,盖为王氏(王弗)作也。”
2. 清·先著、程洪《词洁辑评》卷四:“‘明月空江,香雾著云鬟’,写景入神,非徒设色。结语‘闻旧曲,破朱颜’,无限伤感,不言自痛。”
3. 近人唐圭璋《唐宋词简释》:“此首写伤春怀人之情。上片写玉人居处之幽美,下片写己心之悲感。‘明月空江’两句,境极空灵。‘陌上花开’三句,以景结情,余味无穷。”
4. 龙榆生《东坡乐府笺》:“此词疑为元丰二年(1079)前后作于湖州时,追念王弗之作。‘新鳏’二字,足证其时已丧偶。”
5. 王兆鹏《宋词排行榜》:“此词虽非苏轼最著名之作,然情感真挚,意境优美,在其婉约词中颇具代表性。”
以上为【江神子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