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漂泊江湖的往事如梦一般耗费了五年时光,如今归来,周围的景物依旧熟悉如昔。我们重逢时能共饮一醉,或许正是前世的因缘使然。身为贬谪之人本不应总是烦闷忧愁,幸而你为我唤出美丽动人的歌女小婵娟。她翠绿的发鬟上轻轻点缀着诗句,令人顿生诗情。
以上为【浣溪沙 · 和前韵】的翻译。
注释
浣溪沙:词牌名。原为唐代教坊曲,《金奁集》入「黄鐘宫」,《张子野词》入「中吕宫」。唐声诗(唐代配乐之近体诗)亦有「浣溪沙」调名,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;又有「浣纱女」调名,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。从字义上来看,「浣」,洗涤、漂洗也;「沙」,古通「纱」,故所「浣」者,「纱」也。敦煌出土之唐写本《雲谣集·杂曲子》及五代後蜀赵崇祚《花间集》所录毛平圭、阎处士、毛熙震、李德润词,调名均题为「浣纱溪」。据南朝宋孔灵符《会稽记》载:「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,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、郑旦,先教习于土城山。山边有石,云是西施浣纱石」。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,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「浣纱」二字,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。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。总之,调名「浣纱溪」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。又,近人梁启勋《词学·调名》云:「《浣纱溪》,杜少陵诗『移船先生庙,洗药浣纱溪』。」按:今查《杜工部集》,唐杜少陵《绝句三首》诗有「移船先主庙,洗药浣沙溪」之句。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,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,其中的「生」「纱」二字尚有异文,故梁说仅备参考。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,通常以其词《浣溪沙·宿醉离愁慢髻鬟》为正体,另有四种变体。正体双调,四十二字,上阕三句,三平韵;下阕三句,两平韵;过阕二句多用对偶。另有仄韵体,始于南唐後主。此调音节明快,句式整齐,易于上口,为婉约、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。别有《摊破浣溪沙》,又名《山花子》,上下阕各增三字,韵全同。张子澄词有「露浓香泛小庭花」句,名《小庭花》;韩涧泉词有「芍药酴縻满院春」句,名《满院春》;有「东风拂栏露犹寒」句,名《东风寒》;有「一曲西风醉木犀」句,名《醉木犀》;有「霜後黄花菊自开」句,名《霜菊黄》;有「广寒曾折最高枝」句,名《广寒枝》;有「春风初试薄罗衫」句,名《试香罗》;有「清和风里绿荫初」句,名《清和风》;有「一番春事怨啼鹃」句,名《怨啼鹃》。
「和前韵」:元延祐本无题。兹从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茅维《苏集》本、毛本。
相逢:茅维《苏集》本、毛本作「相从」。
迁客:龙榆生笺引《资治通鉴·卷二百八十三·後晋纪》:「池州多迁客。」注:「以罢迁降外州者,其州人谓之『迁客』。」
眊氉(mào sào):因失意而烦恼。龙榆生笺引唐·李肇《唐国史补·卷下》:「进士为时所尚久矣。是故俊乂实集其中,由此出者,终身为闻人。故争名常切,而为俗亦弊。其都会谓之『举场』,通称谓之『秀才』。投刺谓之『乡贡』,得第谓之『前进士』。互相推敬谓之『先辈』,俱捷谓之『同年』,有司谓之『座主』。京兆府考而升者,谓之『等第』。外府不试而贡者,谓之『拔解』。将试各相保任,谓之『合保』。群居而赋,谓之『私试』。造请权要,谓之『关节』。激扬声价,谓之『还往』。既捷,列书其姓名于慈恩寺塔,谓之『题名会』。大宴于曲江亭子,谓之『曲江会』。籍而入选,谓之『春闱』。不捷而醉饱,谓之『打毷氉』。匿名造谤,谓之『无名子』。退而肄业,谓之『过夏』。执业而出,谓之『夏课』。挟藏入试,谓之『书策』。此是大略也。其风俗系于先达,其制置存于有司。虽然,贤士得其大者,故位极人臣,常十有二三,登显列十有六七,而张睢阳、元鲁山有焉,刘辟、元翛有焉。」
1. 浣溪沙:词牌名,双调四十二字,上片三句三平韵,下片三句两平韵。
2. 和前韵:指依照之前某首词的韵脚来唱和,说明此词为唱和之作。
3. 一梦江湖:比喻漂泊在外的生活如同梦境般虚幻而短暂。
4. 费五年: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,后辗转惠州、儋州等地,前后约五年流放生涯。
5. 风物:指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。
6. 故依然:依旧如故,没有改变。
7. 前缘:佛教用语,指前世结下的缘分,此处形容相逢之难得与宿命感。
8. 迁客:被贬谪远地的官员,苏轼自指。
9. 瞀氉(mào lào):烦恼、烦躁之意,古方言词。
10. 小婵娟:美貌女子,此处可能特指某位歌伎或侍女;“婵娟”常用来形容美人。
11. 翠鬟:青黑色的发髻,代指年轻女子。
12. 小诗缠:将诗句题写或吟诵于发鬟旁,或理解为以诗句装饰、点缀其美,富有诗意情趣。
以上为【浣溪沙 · 和前韵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《浣溪沙》是苏轼在经历贬谪之后重返旧地所作,表达了他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与对友情、诗意生活的珍视。词中“一梦江湖费五年”既写出了流放岁月之漫长,又以“梦”字淡化其苦楚,体现超然态度。“归来风物故依然”则形成今昔对照,暗含人事虽变而自然恒常的哲思。下片转写当下欢聚,借“迁客”自指,却以“不应常眊氉”自我宽解,继而通过“使君为出小婵娟”引入美好人物与诗意场景,使全词由苍凉转向温婉清丽,展现了苏轼旷达中不失温情的人生态度。
以上为【浣溪沙 · 和前韵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语言清新自然,情感层次丰富。开篇即以“一梦江湖”统摄五年贬谪生涯,将沉重经历轻描淡写为一场大梦,凸显苏轼特有的旷达胸襟。“归来风物故依然”一句看似平淡,实则蕴含无限沧桑——物是人非之感悄然浮现。第三句“相逢一醉是前缘”将现实欢聚归于宿命,赋予友情以神秘美感,也透露出对人生际遇的珍惜。下片从自我情绪调节入手,“迁客不应常眊氉”表现出主动摆脱忧郁的心理调适能力,紧接“使君为出小婵娟”,笔锋一转,引入美人与诗意,画面顿时明媚起来。结尾“翠鬟聊著小诗缠”极具画面感,将文学之美与女性之美融为一体,余韵悠长。整首词由感慨入欢愉,由个人命运延展至人际温暖与审美享受,充分体现了苏轼融儒释道于一体的人生智慧与艺术境界。
以上为【浣溪沙 · 和前韵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历代诗余》引《乐府纪闻》:“东坡在惠州,与僚友唱酬甚多,《浣溪沙》诸阕皆清丽可诵。”
2. 清·先著、程洪《词洁辑评》卷四:“‘一梦江湖费五年’,语似轻而实重;‘相逢一醉是前缘’,情深而不露,坡老妙于遣词。”
3. 近人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虽未直接评此词,但其言“东坡之词旷,稼轩之词豪”可为此词风格注脚。
4. 龙榆生《东坡乐府笺》按语:“此词作于绍圣年间再贬惠州后,与守臣交游之作。‘小婵娟’或指朝云,亦未可知。”
5. 朱祖谋校编《东坡乐府》收录此词,列为和韵组词之一,可见其在苏轼词作体系中有一定位置。
以上为【浣溪沙 · 和前韵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