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鉴赏

深入解读经典诗词,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。

史通·外篇·点繁第六

夫史之繁文,已于《叙事篇》言之详矣然凡俗难晓,下愚不移。
虽六卷成言,而三隅莫反。
盖语曰:“百闻不如一见。”
是以聚米为谷,贼虏之虚实可知;画地成图,山川之形势易悉。
昔陶隐居《本草》,药有冷热味者,朱墨点其名;阮孝绪《七录》,书有文德殿者,丹笔写其字。
由是区分有别,品类可知。
今辄拟其事,抄自古史传文有繁者,皆以笔点其繁上。
凡字经点者,尽宜去之。
如其间有文句亏缺者,细书侧注于其右。
或回易数字,或加足片言,俾分布得所,弥缝无缺。
庶观者易悟,其失自彰。
知我摭实谈,非是苟诬前哲。
《孔子家语》曰:鲁公索氏将祭而忘其牲。
孔子闻之曰:公索氏不及二年矣。
一年而亡。
门人问曰:昔公索氏亡其祭牲,而夫子曰:不及二年,必亡。
今果如期而亡,夫子何以知然?
《家语》曰:晋将伐宋,使觇之,宋阳门之介夫死,司城子罕哭之哀。
觇者死,言于晋侯曰:宋阳门之介夫死,而城子罕哭之哀,民咸悦矣,宋始未可伐也。
《史记?
五帝本纪》曰:诸侯之朝觐者,不之丹朱而之舜,百姓之狱讼者,不之丹朱而之舜,讴歌者,皆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。
……舜年二十以孝闻,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。
……舜年二十以孝闻,年三十,尧举之。
《夏本纪》曰:禹之父曰鲧,鲧之父曰帝颛顼,颛顼之父曰昌意,昌意之父曰黄帝。
禹者黄帝之玄孙,而帝颛顼之孙也。
禹之曾大父曰,昌意及父鲧,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者,鲧之子也。
《项羽本纪》曰:项籍者,字羽,下相人也。
字羽。
初起时,年二十四。
项氏世世为楚将,封于项,故姓项氏。
其季父项梁,梁父即,楚将项燕,为秦将王剪所杀者也。
燕子梁,梁,籍季父也。
项氏世世为楚将,封于项故姓项氏。
《吕氏本纪》曰:吕太后者,高祖微时妃也。
生孝惠帝。
女鲁元太后公主。
及高祖为汉王,得定陶戚姬,爱幸,生赵隐王如意。
高祖嫌孝惠为人仁弱,高祖以为不类我,常欲废太子,立戚姬子如意,如意类我。
又戚姬幸,常独从上之关东,日夜啼泣,欲立其子赵王如意以代太子。
吕后年长,常留守,希见,上益疏。
如意立为赵王后,几代太子者数矣。
赖大臣挣之,及留侯策,太子得无废。
《宋世家》曰:初,元公之孙纠,景公杀之。
景公卒,纠之子宋公子特攻杀太子而自立,是为昭公。
昭公者,元公之曾庶孙也。
昭公父公孙纠,纠父公子礻耑秦。
即元公少子也。
景公杀昭公父纠,故昭公怨,杀太子而自立。
《三王世家》曰:大司马臣去病昧死,再拜上疏皇帝陛下:陛下过听,使臣去病待罪行间,宜专边塞之思虑,暴骸中野,无以报,乃敢惟他议,以干用事者。
诚见陛下忧劳天下,哀怜百姓以自忘,亏膳贬乐,损郎员,皇子赖天,能胜衣趋拜。
至今无位号,师傅官,陛下恭让,不恤。
群臣私望,不敢越识而言。
窃不胜犬马之必,昧死,原陛下诏有司,因盛夏吉时,定皇子位。
惟陛下幸察,臣去病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。
三月,乙亥,御史臣光守尚书令,奏未央宫,制曰:下御史。
六年,三月,戊申朔,乙亥,御史臣光守尚书令丞非下御史书到,言丞相臣青翟,御史大夫臣汤,太常臣充,大行令臣息,太子太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上言。
大司马臣去病上疏曰:陛下过听,使臣去病待罪行间,宜专边塞之思虑,暴骸中野,无以报,乃敢惟他议以干用事者,诚见陛下忧劳天下,哀怜百姓以自忘,亏膳,贬乐,损郎员。
皇子赖天,能胜衣趋拜,至今无号位,师傅官,陛下恭让不恤;群臣私望,不敢越识而言。
臣切不胜犬马之心,昧死,愿陛下诏有司,因盛夏吉时,定皇子位。
惟陛下幸察。
制曰:下御史。
臣谨与史二千石,二千石臣贺等议曰:古者裂地立国,并建诸侯,以承天子,所以尊宗庙,重社稷也。
今臣去病上疏不忘其职,因以宣恩,乃道天子卑让自贬,以劳天下。
虑皇子未有号位。
臣青翟臣汤等宜奉义尊职愚蠢不逮事。
方今盛夏吉时,臣青翟臣汤等昧死,请立皇子,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。
昧死请所立国名。
已上有言语相重者,今略点发如此。
但此一篇所记,全宜削除,今辄具列于斯,籍为鉴戒者尔。
凡为史者,国有诏诰,十分不当取其一焉。
故汉元帝诏曰:“盖闻安民之道,本由阴阳,间者阴阳错谬,风雨不时,朕之不德,庶几群公有敢言朕之过者,今则不然,媮合苟从,未肯极言,朕甚悯焉。
永惟蒸庶之饥寒,远离父母妻子,劳于非业之作,卫于不居之宫,恐非所以佐阴阳之道也。
其罢甘泉、建章宫卫士,各令就农,百官各省费,条奏毋有所讳,有司勉之,毋犯四时之禁,丞相、御史举天下明阴阳灾异者各三人。”
及荀悦撰《汉纪》,略其文曰:“朕惟众庶之饥寒,远离父母妻子,劳于非业之作,卫于不居之宫,其罢甘泉、建章宫卫士,各令就农,丞相、御史,举天下明阴阳灾异者各三人。”
自余钞撮,他皆仿此。
近则天朝诸撰史者,凡有制诰,一字不遗。
唯去诏首称门下,诏尾去主者施行而已。
时武承嗣监修国史,见之大怒,谓史官曰:“公辈是何人?
而敢辄减诏书!”
自是史官写诏书,虽门下赞诏亦录。
后予闻此说,每嗢噱而已。
必以《三王世家》相比,其繁碎则又甚于斯。
是知史官之愚,其来尚矣。
今之作者,何独笑武承嗣而已哉!
《魏公子传》曰:高祖始微少时,数闻公子贤。
及即天子位,每过大梁,常祠公子。
高祖十二年,从击黥布还,为公子置守冢五家,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。
太史公曰:吾过大梁之墟,求问其所谓夷门以征信陵君故事。
说者云:当战国之时,夷门者,城之东门也,天下诸公子,亦有喜士者矣。
然而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,不耻下交,名冠诸侯,有以也。
名冠诸侯不虚耳。
高祖每过之,而令民奉祠不绝也。
《鲁仲连传》曰:仲连好奇伟倜傥之画策,而不肯仕官任职,游好持高节。
游于赵。
赵孝成王时,而秦王使白起破赵长平之军,前后四十余万,秦遂东围邯郸,赵王恐,诸侯之救兵,莫敢击秦军;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,畏秦,止于阴,不进;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,因平原君谓赵王曰:秦所以急围赵者,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,已而复归帝号。
今齐湣王已益弱,方今惟秦雄天下,此非必贪邯郸,其意欲复求为帝,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,秦必喜,罢兵去。
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,此时鲁连适游赵地会秦围赵,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,乃见平原君,曰:事将奈何?
平原君曰:胜也,何敢言事。
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,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。
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,今其人在此,胜也何敢言事。
鲁连曰: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;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,梁客新垣衍安在?
吾请为君责而归之。
平原君曰:胜请为绍则见之于先生。
平原君遂见新垣衍曰:东国有鲁连先生者,今其人在此,胜请为绍介交之于将军。
新垣衍曰:吾闻鲁连先生,齐之高士也;衍,人臣也,使事有职,吾不愿见鲁连先生。
平原君曰:胜已泄之矣。
新垣衍许诺,鲁仲连见新垣衍而无言,新垣衍曰: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,皆有求平原君者也;今吾观先生之玉貌,非有所求于平原君者也;曷为久居此重围之中而不去?
鲁连……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耳!
使梁睹秦称帝之害,则必且赵矣。
新垣衍曰:秦称帝之害何如?
鲁连曰:……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,新垣衍怏然不悦,曰:嘻!
亦太甚矣,先生之言也,先生又乌能使秦王烹醢梁王?
鲁连曰:固也,吾将言之,……今秦万乘之国也,与梁亦万乘之国也,俱据万乘之国,交有称王之名,睹其一战而胜,欲从而帝之……于是新垣衍起,再拜而谢曰:始以先生为庸人,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……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求赵,击秦军,秦军遂引而去。
于是平原君欲封鲁连,鲁连辞让谢使者三,终不肯受。
平原君乃置酒,酒酣,起前,以千金为鲁连寿。
……《屈原贾生传》曰: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,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。
贾生名谊,洛阳人也。
云云乃以谪贾生为长沙王太傅,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,自以为寿不得长,又以谪去,意不自得,及渡湘水,为赋以吊屈原。
其词曰:……贾生为长沙王太傅,后三年,有鸮飞入贾生舍,止于坐隅,楚人命鸮曰:鵩。
贾生既以谪居长沙,长沙卑湿,自以为恐寿不得长,伤悼之,乃为赋以自广,其词曰:……怀王骑,堕马而死,无后。
贾生自伤为傅无状,哭泣,岁余,亦死。
贾生之死,时年三十三矣。
《扁鹊仓公传》曰:太仓公者,齐太仓长,临淄人也。
姓淳于氏,名意,少而喜医方术。
高后八年,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,庆年七十余,无子,使意尽去其故方,更悉以禁方与之,传黄帝扁鹊之脉书,五色诊病。
知人死生,决嫌疑,定可治,乃药论甚精,受之三年,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。
……诏召问所为治病死生验者几何人?
主名为谁?
诏问故太仓长臣意方伎所长,及所能治病者,有其书无有?
皆安受学?
受学几何岁?
尝有所验?
何县里人?
何病?
医药已,其病之状皆何如?
其悉而对。
臣意对曰:自意少时,喜医药。
医药方试之,多不验者。
至高后八年,得见师临淄元里公乘阳庆。
庆年七十余,意得见事之。
谓意曰:“尽去而方书,非是也。
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、扁鹊之脉书,五色诊病。
知人死生,决嫌疑,定可治,及药论书甚精。
我家给富,心爱公,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,” 臣意即曰:“幸甚,非意之所敢望也。”
臣意即避席再拜,谒受其脉书上下经,五色诊奇咳术,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,受读解验之,可一年所,明岁即验之,有验。
然尚未精也。
要事之三年所,即尝以为人治诊病,决死生,有验精良。
今庆已死十年,臣意年尽三年,三十九岁也。
齐侍御史成自言病头痛,臣意诊其脉,告曰:君之病恶不可言也《宋世家》初云:襄公嗣位后,仍谓为宋襄公,不去宋襄二字。
《吴世家》云阖闾,《越世家》云勾践,每于其号上加“吴王”、“越王”字,句句未尝舍之。
《孟尝君》传曰:“冯公形容状貌甚辨。”
案形容、状貌同是一说,而敷演重出,分为四言。
凡如此流,不可胜载。
其《十二诸侯表》曰:“孔子次《春秋》,”“约其辞文,去其繁重。”
又《屈原传》曰:“其文约,其辞微。”
观子长此言,实有深鉴。
及自撰《史记》,榛芜若此,岂所谓非言之难而行之难乎?
《汉书·龚遂传》曰:上遣使者征遂。
议曹王生请从。
功曹以为王生素嗜酒,亡节度,不可使,遂不听。
从至京师,王生日饮酒,不视太守。
会遂引入宫,王生醉,从后呼曰:“明府且止,愿有所白。”
遂还,问其故,王生曰:“天子即问君何以治渤海,君不可有所陈对,宜曰:‘皆圣主之德,非小臣之力也。’
” 遂受其言,既至前,上果问以治状,遂对如王生言。
天子悦其有让,笑曰:“君安得长者之言而称之?”
遂因前曰:“臣非知此,乃臣议曹教戒臣也。”
上以遂年老,不任公卿,拜为水衡都尉。
议曹王生为水衡丞《新晋书·袁宏传》曰:袁宏有逸才,文章绝美,曾为《咏史诗》,是其风情所寄。
少孤贫,以运租自业。
谢尚时镇牛渚。
秋夜乘月,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。
会宏在舫中,讽其所作《咏史诗》,咏声既清会亮,词又藻拔丽,遂驻听久之,遣问焉,答云:“是袁临汝郎所诵诗。”
即其咏史之作也。
尚倾率有胜致,即迎升舟,与之谈论,申旦不寐。
自此名誉日茂云云。
从桓温北伐,作《北征赋》,皆其文之高者。
尝与王珣、伏滔同在桓温坐,温令滔读其宏所作《北征赋》。
至“闻所传于相传,云获麟于此野;诞灵物以瑞德,奚受体于虞者!
疚尼父之恸泣,似实恸而非假;岂一性之足伤,乃致伤于天下。”
其本至此便改韵。
珣云:“此赋方传千载,无容率尔。
今于‘天下’之后,移韵徙事,然于写送之致,似为未尽。”
滔云:“得益写韵一句,或为小胜。”
温曰:“卿思益之。”
宏应声曰:“感不绝于予心,愬流风而独写”云云。
谢安尝赏其机对辩速,后安为扬州刺史,宏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,乃祖道于冶亭,时贤皆集。
谢安欲以卒迫试之,临别,执其手,顾就左右取以一扇授之,曰:“聊以赠行。”
宏应声答曰:“辄当奉扬仁风,慰彼黎庶。”
观者无叹服。
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。
《十六国春秋》曰:郭瑀有女始笄,妙选良偶,有心于刘昞,遂别设一席于座前,谓诸弟子曰:“吾有一女,年向成长,欲觅一快女婿。
谁坐此席者,吾当婚焉。”
昞遂奋衣来坐,神志湛然。
曰:“向闻先生欲求快女婿,昞其人也。”

拼音版

展开更多

刘知几作品

推荐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