泛泛水中萍,离离岸傍草。
逐浪高复下,从风起还倒。
人生不若兹,处世安可保?
遽瑗仕卫国,屈伸随世道。
逐浪高复下,从风起还倒。
人生不若兹,处世安可保?
遽瑗仕卫国,屈伸随世道。
孝和皇帝时,韦、武弄权,母媪预政。
士有附丽之者,起家而绾朱紫,予以无所傅会,取摈当时。
会天子还京师,朝廷愿从者众。
士有附丽之者,起家而绾朱紫,予以无所傅会,取摈当时。
会天子还京师,朝廷愿从者众。
夫人识有不烛,神有不明,则真伪莫分,邪正靡别。
昔人有以发绕炙误其国君者,有置毒于胙诬其太子者。
夫发经炎炭,必致焚灼;毒味经时,无复杀害。
昔人有以发绕炙误其国君者,有置毒于胙诬其太子者。
夫发经炎炭,必致焚灼;毒味经时,无复杀害。
鲁文公二年,不雨。
班氏以为自文即位,天子使叔服会葬,毛伯赐命,又会晋侯于戚。
上得天子,外得诸侯,沛然自大,故致亢阳之祸。
班氏以为自文即位,天子使叔服会葬,毛伯赐命,又会晋侯于戚。
上得天子,外得诸侯,沛然自大,故致亢阳之祸。
班氏著志,牴牾者多。
在于《五行》,芜累尤甚。
今辄条其错缪,定为四科:一曰引书失宜,二曰叙事乖理,三曰释灾多滥,四曰古学不精。
在于《五行》,芜累尤甚。
今辄条其错缪,定为四科:一曰引书失宜,二曰叙事乖理,三曰释灾多滥,四曰古学不精。
○诸史(六条)
夫盛服饰者,以珠翠为先;工缋事者,以丹青为主。
至若错综乖所,分有失宜,则彩绚虽多,巧妙不足者矣。
观班氏《公孙弘传赞》,直言汉之得人,盛于武、宣二代,至于平津善恶,寂蔑无睹。
夫盛服饰者,以珠翠为先;工缋事者,以丹青为主。
至若错综乖所,分有失宜,则彩绚虽多,巧妙不足者矣。
观班氏《公孙弘传赞》,直言汉之得人,盛于武、宣二代,至于平津善恶,寂蔑无睹。
○诸晋史(六条)
东晋之史,作者多门,何氏《中兴》,实居其最。
而为晋学者,曾未之知,傥湮灭不行,良可惜也。
王、檀著书,是晋史之尤劣者,方诸前代,其陆贾、褚先生之比欤!道鸾不揆浅才,好出奇语,所谓欲益反损,求妍更媸者矣。
东晋之史,作者多门,何氏《中兴》,实居其最。
而为晋学者,曾未之知,傥湮灭不行,良可惜也。
王、檀著书,是晋史之尤劣者,方诸前代,其陆贾、褚先生之比欤!道鸾不揆浅才,好出奇语,所谓欲益反损,求妍更媸者矣。
○《春秋》(二条)
案《春秋》之书弑也,称君,君无道;称臣,臣之罪。
如齐之简公,未闻失德,陈恒构逆,罪莫大焉。
而哀公十四年,书“齐人弑其君壬于舒州。
案《春秋》之书弑也,称君,君无道;称臣,臣之罪。
如齐之简公,未闻失德,陈恒构逆,罪莫大焉。
而哀公十四年,书“齐人弑其君壬于舒州。
夫史之繁文,已于《叙事篇》言之详矣然凡俗难晓,下愚不移。
虽六卷成言,而三隅莫反。
盖语曰:“百闻不如一见。
虽六卷成言,而三隅莫反。
盖语曰:“百闻不如一见。
古之人言《春秋》、三《传》者多矣,战国之世,其事罕闻。
当前汉专用《公羊》,宣皇已降,《穀梁》又立于学。
至成帝世,刘歆始重《左氏》,而竟不列学官。
当前汉专用《公羊》,宣皇已降,《穀梁》又立于学。
至成帝世,刘歆始重《左氏》,而竟不列学官。
昔孔宣父以大圣之德,应运而生,生人以来,未之有也。
故使三千弟子、七十门人,钻仰不及,请益无倦。
然则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,其间切磋酬对,颇亦互闻得失。
故使三千弟子、七十门人,钻仰不及,请益无倦。
然则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,其间切磋酬对,颇亦互闻得失。
盖古之史氏,区分有二焉:一曰记言,二曰记事。
而古人所学,以言为首。
至若虞、夏之典,商、周之诰,仲虺、周任之言,史佚、臧文之说,凡有游谈、专对、献策、上书者,莫不引为端绪,归其的准。
而古人所学,以言为首。
至若虞、夏之典,商、周之诰,仲虺、周任之言,史佚、臧文之说,凡有游谈、专对、献策、上书者,莫不引为端绪,归其的准。
《易》曰:“上古结绳以理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。
”儒者云:“伏羲氏始画八卦,造书契,以代结绳之政,由是文籍生焉。
”又曰:“伏羲、神农、黄帝之书谓之‘三坟’,言大道也;少昊、颛顼、高辛、唐、虞之书谓之‘五典’,言常道也。
”儒者云:“伏羲氏始画八卦,造书契,以代结绳之政,由是文籍生焉。
”又曰:“伏羲、神农、黄帝之书谓之‘三坟’,言大道也;少昊、颛顼、高辛、唐、虞之书谓之‘五典’,言常道也。
夫人寓形天地,其生也若蜉蝣之在世,如白驹之过隙,犹且耻当年而功不立,疾没世而名不闻。
上起帝王,下穷匹庶,近则朝廷之士,远则山林之客,谅其于功也名也,莫不汲汲焉,孜孜焉。
夫如是者何哉?皆以图不朽之事也。
上起帝王,下穷匹庶,近则朝廷之士,远则山林之客,谅其于功也名也,莫不汲汲焉,孜孜焉。
夫如是者何哉?皆以图不朽之事也。
予幼奉庭训,早游文学。
年在纨绮,便受《古文尚书》。
每苦其辞艰琐,难为讽读。
年在纨绮,便受《古文尚书》。
每苦其辞艰琐,难为讽读。
夫设官分职,儜绩课能,欲使上无虚授,下无虚受,其难矣哉!昔汉文帝幸诸将营,而目周亚夫为真将军。
嗟乎!必于史职求真,斯乃特为难遇者矣。
史之为务,厥途有三焉。
嗟乎!必于史职求真,斯乃特为难遇者矣。
史之为务,厥途有三焉。
在昔三坟、五典、春秋、梼杌,即上代帝王之书,中古诸侯之记。
行诸历代,以为格言。
其余外传,则神农尝药,厥有《本草》;夏禹敷土,实著《山经》;《世本》辨姓,著自周室;《家语》载言,传诸孔氏。
行诸历代,以为格言。
其余外传,则神农尝药,厥有《本草》;夏禹敷土,实著《山经》;《世本》辨姓,著自周室;《家语》载言,传诸孔氏。
在昔三坟、五典、春秋、梼杌,即上代帝王之书,中古诸侯之记。
行诸历代,以为格言。
其余外传,则神农尝药,厥有《本草》;夏禹敷土,实著《山经》;《世本》辨姓,著自周室;《家语》载言,传诸孔氏。
行诸历代,以为格言。
其余外传,则神农尝药,厥有《本草》;夏禹敷土,实著《山经》;《世本》辨姓,著自周室;《家语》载言,传诸孔氏。
在昔三坟、五典、春秋、梼杌,即上代帝王之书,中古诸侯之记。
行诸历代,以为格言。
其余外传,则神农尝药,厥有《本草》;夏禹敷土,实著《山经》;《世本》辨姓,著自周室;《家语》载言,传诸孔氏。
行诸历代,以为格言。
其余外传,则神农尝药,厥有《本草》;夏禹敷土,实著《山经》;《世本》辨姓,著自周室;《家语》载言,传诸孔氏。
昔荀卿有云:远略近详。
则知史之详略不均,其为患者久矣。
及干令升《史议》,历诋诸家,而独归美《左传》,云:“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约,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,靡有孑遗。
则知史之详略不均,其为患者久矣。
及干令升《史议》,历诋诸家,而独归美《左传》,云:“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约,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,靡有孑遗。
盖作者自叙,其流出于中古乎?屈原《离骚经》,其首章上陈氏族,下列祖考;先述厥生,次显名字。
自叙发迹,实基于此。
降及司马相如,始以自叙为传。
自叙发迹,实基于此。
降及司马相如,始以自叙为传。
夫史才之难,其难甚矣。
《晋令》云:“国史之任,委之著作,每著作郎初至,必撰名臣传一人。
”斯盖察其所由,苟非其才,则不可叨居史任。
《晋令》云:“国史之任,委之著作,每著作郎初至,必撰名臣传一人。
”斯盖察其所由,苟非其才,则不可叨居史任。
夫人之生也,有贤不肖焉。
若乃其恶可以诫世,其善可以示后,而死之日,名无得而闻焉,是谁之过欤?盖史官之责也。
观夫文籍肇创,史有《尚书》,知远疏通,网罗历代。
若乃其恶可以诫世,其善可以示后,而死之日,名无得而闻焉,是谁之过欤?盖史官之责也。
观夫文籍肇创,史有《尚书》,知远疏通,网罗历代。
昔荀悦有云:“立典有五志焉:一曰达道义,二曰彰法式,三曰通古今,四曰著功勋,五曰表贤能。
”干宝之释五志也:“体国经野之言则书之,用兵征伐之权则书之,忠臣、烈士、孝子、贞妇之节则书之,文诰专对之辞则书之,才力技艺殊异则书之。
”于是采二家之所议,征五志之所取,盖记言之所网罗,书事之所总括,粗得于兹矣。
”干宝之释五志也:“体国经野之言则书之,用兵征伐之权则书之,忠臣、烈士、孝子、贞妇之节则书之,文诰专对之辞则书之,才力技艺殊异则书之。
”于是采二家之所议,征五志之所取,盖记言之所网罗,书事之所总括,粗得于兹矣。
夫述者相效,自古而然。
故列御寇之言理也,则凭李叟;扬子云之草《玄》也,全师孔公。
符朗则比迹于庄周,范晔则参踪于贾谊。
故列御寇之言理也,则凭李叟;扬子云之草《玄》也,全师孔公。
符朗则比迹于庄周,范晔则参踪于贾谊。
古之述者,岂徒然哉!或以取舍难明,或以是非相乱。
由是《书》编典诰,宣父辨其流;《诗》列风雅,卜商通其义。
夫前哲所作,后来是观,苟夫其指归,则难以传授。
由是《书》编典诰,宣父辨其流;《诗》列风雅,卜商通其义。
夫前哲所作,后来是观,苟夫其指归,则难以传授。
夫人识有通塞,神有晦明,毁誉以之不同,爱憎由其各异。
盖三王之受谤也,值鲁连而获申;五霸之擅名也,逢孔宣而见诋。
斯则物有恒准,而鉴无定识,欲求铨核得中,其唯千载一遇乎!况史传为文,渊浩广博,学者苟不能探赜索隐,致远钩深,乌足以辩其利害,明其善恶。
盖三王之受谤也,值鲁连而获申;五霸之擅名也,逢孔宣而见诋。
斯则物有恒准,而鉴无定识,欲求铨核得中,其唯千载一遇乎!况史传为文,渊浩广博,学者苟不能探赜索隐,致远钩深,乌足以辩其利害,明其善恶。
肇有人伦,是称家国。
父父子子,君君臣臣,亲疏既辨,等差有别。
盖“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”,《论语》之顺也;略外别内,掩恶扬善,《春秋》之义也。
父父子子,君君臣臣,亲疏既辨,等差有别。
盖“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”,《论语》之顺也;略外别内,掩恶扬善,《春秋》之义也。
夫人禀五常,士兼百行,邪正有别,曲直不同。
若邪曲者,人之所贱,而小人之道也;正直者,人之所贵,而君子之德也。
然世多趋邪而弃正,不践君子之迹,而行由小人者,何哉?语曰:“直如弦,死道边;曲如钩,反封侯。
若邪曲者,人之所贱,而小人之道也;正直者,人之所贵,而君子之德也。
然世多趋邪而弃正,不践君子之迹,而行由小人者,何哉?语曰:“直如弦,死道边;曲如钩,反封侯。
盖闻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薰莸不同器,枭鸾不比翼。
若乃商臣、冒顿,南蛮、北狄,万里之殊也;伊尹、霍光,殷年汉日,千载之隔也。
而世之称悖逆,则云商、冒;论忠顺则曰伊、霍者,何哉?盖厥迹相符,则虽隔越为偶,奚必差肩接武,方称连类者乎?
史氏自迁、固作传,始以品汇相从。
若乃商臣、冒顿,南蛮、北狄,万里之殊也;伊尹、霍光,殷年汉日,千载之隔也。
而世之称悖逆,则云商、冒;论忠顺则曰伊、霍者,何哉?盖厥迹相符,则虽隔越为偶,奚必差肩接武,方称连类者乎?
史氏自迁、固作传,始以品汇相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