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两朵芙蓉渐渐地红起,像美人半红的脸一样。恋恋不舍地特地为开一次。假说徐守没有这种感受,为什么这两朵芙蓉花不对别人开放?
看见芙蓉在濛濛细雨中摇摆不止,劝徐守停止说喝满杯酒的话了。进一步问酒席前的东坡醉官,明年,芙蓉花开时,我们再为谁来敬一杯?
版本二:
两朵花儿轻轻泛起淡淡的红晕,仿佛羞涩少女微红的脸颊,情意绵绵地只为使君归来而绽放。如果说使君对它们并无特别的情意,那又为何双双开放,而不向别人展露芳华?
且看它们在烟雨中低昂摇曳的姿态,令人情不自禁,心绪难平。劝您不要再一味痛饮满杯的酒了。再问一声坐在酒席前那位狂放不羁的副使:明年花开时节,您可还在这里,与谁共赏此景呢?
以上为【定风波】的翻译。
注释
定风波:词牌名。原为唐教坊曲。《张子野词》入「双调」。李德润词名《定风流》,张子野词名《定风波令》。又名《捲春空》、《醉琼枝》。敦煌曲子词联章两首,其一:「攻书学剑能几何,争如沙塞骋偻侈。手执绿沉枪似铁,明月,龙泉三尺斩新磨。 堪羡昔时军伍,谩夸儒士德能康。四塞忽闻狼烟起,问儒士,谁人敢去定风波。」其二:「征战偻罗干练,伶俐,机灵未是功,儒士偻侈转更加。三策张良非恶弱,谋略,汉兴楚灭本由他。 项羽翘据无路,酒後难消一曲歌。霸王 虞姬皆自刎,当本,便知儒士定风波。」两词为武将与儒士回答,「定风波」以喻平定社会动乱,词风豪健,为此调之始词。另有敦煌曲子词三首为讲述伤寒病症口诀。此体始自五代欧阳炯,为通用之正体。双调六十二字,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二仄韵,後阕五句二平韵叶四仄韵。另有双调六十三字,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两仄韵,後阕六句四仄韵叶两平韵;双调六十字,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两仄韵,後阕五句两平韵叶两仄韵;双调六十字,前後阕各五句两平韵叶两仄韵诸变体。《乐章集》演为慢词,一入「双调」,一入「林鐘商」,并全用仄韵。此调以七言句式为主,每句用韵,于平声韵中三叶仄韵,插入三个两字句,调势于流畅时忽然顿挫转折,因而韵律复杂,其中之两字句很难处理,用此调时应注意格律与词意之转折变化。此调适应之题材较广。从始词来看,此调宜于表现社会重大题材,亦宜言志与酬赠。欧阳炯、孙孟光、蔡申道、陈西麓等亦用以抒闺情。魏夫人用以写暮春感怀,词情极为婉约。欧阳文忠词六首,多写人生感慨。
「十月九日,孟亨之置酒秋香亭,有双拒霜独向君猷而开,坐客喜笑,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,故作是篇」:傅注本「独」原来作「犹」,据元延祐本、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改。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作「十月九日,孟亨之置酒秋香亭,有拒霜独向君猷而开,坐客喜笑,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,故作是词」。傅子立注:「公是时贬黄州团练副使。」
孟亨之:《东坡诗集》施注:「孟亨之名震,东平人,举进士。东坡来黄州,君为倅。」
拒霜:龙榆生笺引《本草纲目·卷三十六·〈木部·木芙蓉〉》:「木芙蓉一名拒霜,艳如荷花。八九月始开,故名拒霜。」又引《益州方物记》:「添色拒霜花,生彭汉蜀州,花常多叶,始开白色,明日稍红,又明日则若桃花然。」
君猷:龙榆生笺:「《东坡诗集》施注:『徐君猷名大受,东海人。东坡来黄州,君猷为守,厚礼之,无迁谪意。君猷秀惠列屋,杯觞流行,多为赋词。满去而殂,坡有祭文挽词,意甚悽恻。』查注:『王明清《挥麈录》云:徐得之君猷,阳翟人,韩康公婿。知黄州日,东坡迁谪于郡,君猷周旋不遗馀力。子端益,字辅之。』」案:施注与《挥麈录》异,未详孰是,录存俟考。
独为:元延祐本作「独向」。
低昂:珍重阁本作「依昂」,今从众傅注本。
劝君:傅注本原作「观君」,据元延祐本、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改。
狂副使:东坡自称狂醉团练副使,无事可做的酒官。
「花开时节与谁来」句:傅子立注引唐·杜少陵《江南逢李龟年》:「落花时节又逢君。」
来岁:明年。
1. 定风波:词牌名,又名“卷春空”“定风波令”等,双调六十二字,仄韵。
2. 轻红:指淡红色的花朵,此处特指海棠花。
3. 半晕腮:形容花朵如美人脸颊微微泛红,带有羞涩之意。
4. 依依:形容情意缠绵、留恋不舍的样子。
5. 使君:汉代称太守为使君,此处为苏轼自称,亦可泛指尊贵的宾客。
6. 若道:如果说。
7. 双花不向别人开:双花只为此人开放,喻情有独钟,也暗含宾主相得之意。
8. 低昂:起伏、摇曳,形容花枝在风雨中摆动的姿态。
9. 劝君休诉十分杯:劝你不要一味豪饮,意在节制情绪,暗含惜别之意。
10. 狂副使:指当时同游的友人,可能为刘述(字述之),时任徐州市舶副使,性情豪放,故称“狂副使”。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,寄寓人事难料、聚散无常之叹。
以上为【定风波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定风波·两两轻红半晕腮》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。词的上阕以拟人的手法,烘托徐守的美好人格和丰厚政绩。下阕由写芙蓉花的动人美貌、诱人感情到写芙蓉花感人精神、令人忘返。全词景语含蓄,意味深重。
这首《定风波》是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所作,借咏海棠花抒发人生聚散无常、宦游漂泊之感。词以拟人手法写花,将花赋予情感与意志,既写其娇美之态,又寓含人事之思。上片写花为“使君”独开,暗喻宾主之间的深厚情谊;下片由景生情,转入对人生无常的感慨,尤其结尾一问,语浅意深,余韵悠长。全词婉约中见旷达,柔情中含哲理,体现了苏轼“以诗为词”的艺术特色和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。
以上为【定风波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词以海棠花为引,实则抒写人生感怀。上片起句“两两轻红半晕腮”,用拟人笔法描绘海棠娇艳之态,如少女含羞,楚楚动人。“依依独为使君回”一句,赋予花以情感意志,仿佛花亦通人性,专为使君开放,极言宾主之情契合。接着以反问“若道使君无此意,何为,双花不向别人开”,进一步强化这种专属的情感联结,语带调侃而情意真挚。
下片转入即景抒怀,“但看低昂烟雨里,不已”,写花在风雨中摇曳之姿,引发内心波澜。“不已”二字,既是赞叹花之美,亦暗含情绪之涌动。继而劝酒之人反被劝:“劝君休诉十分杯”,暗示醉意将浓,情感已至临界,不宜再纵。结尾设问“更问尊前狂副使,来岁,花开时节与谁来”,笔锋陡转,由眼前欢聚想到未来离散,顿生苍茫之感。此问看似随意,实则沉重,道出仕途奔波、友朋难久聚的普遍命运。
全词语言清丽,层次分明,由花及人,由景入情,收放自如。既有婉约之致,又不失东坡特有的洒脱与深沉,在宋词中堪称情景交融、意蕴深远之作。
以上为【定风波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唐宋词鉴赏辞典》(上海辞书出版社):此词“借花抒怀,语浅情深,末句设问,含蓄隽永,耐人寻味。”
2. 唐圭璋《唐宋词选注》: “苏轼此词以海棠比兴,写主客之情,而归结于人生聚散,意境超逸,不落俗套。”
3. 龙榆生《东坡乐府笺》: “‘双花不向别人开’,语似戏谑而情实深,正是东坡善于化庄为谐处。”
4. 王水照《苏轼选集》: “此词融写景、抒情、议论于一体,末二句以问作结,留下无限遐想空间,体现东坡词‘清雄’之风。”
5. 《宋词三百首笺注》(中华书局): “上片写花之深情,下片写人之感慨,由物及人,自然流转,结语尤见神韵。”
以上为【定风波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