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东武城南刚刚筑就新堤,邞淇河水开始流溢。微雨过後,浓密的树林,苍翠的山岗,红花绿叶,满地堆积。枝头残花早已随风飘尽,我与朋友同到江边把春天寻觅。试问未来还有多少春光?算来不过三分之一。
官衙里的公事纷杂堆积,风雨过後更无几多明媚春日。今日相约,泛杯曲水,全城百姓也争相聚集。您不曾闻知东晋兰亭修禊的故事?当日满座都是豪俊高洁之士。到如今只有长竹满山岗。往日陈迹,无从寻觅。
版本二:
东武城南新堤边,春水初涨,波光潋滟。
远处山林起伏,繁花凋落,红叶与绿树交错堆积。
枝头残花已被风吹尽,我和你试着到江边寻觅春的踪迹。
试问眼前尚余多少春光?不过已过去三分之二,只剩三分之一了。
官场事务何时才能完结?
能真正享受风雨之外清闲的日子实在不多。
且让我们随着曲水流觞的雅趣泛舟,全城百姓争相出游。
你可曾记得当年兰亭修禊的盛事?那时座中皆是豪杰才俊,风流倜傥。
可到了今天,纵然山阴依旧修竹满园,那一切也早已成为陈年旧迹,徒留追忆。
以上为【满江红 · 东武会流杯亭】的翻译。
注释
满江红:词牌名。调名来源说法不一。一说调名「咏水草」,为一种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,叶内多花青素,秋冬呈红色,故称「满江红」。一说调名咏「江景」。唐白乐天《忆江南》词有「日出江花红胜火」之句,描绘太阳出来光照江水的美丽景象。一说调名咏曲名。清毛稚黄《填词名解》和清冯金伯《词苑萃编》等书记载,唐朱庆馀志怪小说《冥音录》中载有《上江虹》曲名,後转易「上」「虹」二字得《满江红》调名。《钦定词谱·卷二十二》:「此调有仄韵、平韵两体。仄韵词宋人填者最多,其体不一。今以柳词为正体,其馀各以类列。《乐章集》注『仙吕调』。元高拭词注『南吕调』。平韵词,只有姜词一体,宋元人俱如此填。」姜白石平韵《满江红》词序:「《满江红》旧调用仄韵,多不协律。如末句云『无心扑』三字,歌者将『心』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。予欲以平韵为之。久不能成。因泛巢湖,闻远岸箫鼓声,问之舟师,云:『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。』予因祝曰:『得一席风径至居巢,当以平韵《满江红》为迎送神曲。』言讫,风与笔俱驶,顷刻而成。末句云:『闻佩环』,则协律矣。书以绿笺,沉于白浪。辛亥正月晦也。是岁六月,复过祠下,因刻之柱间。有客来自居巢云:『土人祠姥,辄能歌此词。』按曹操至潘须口,孙权遗操书曰:『春水方生,公宜速去。』操曰:『孙权不欺孤。』乃撤军还。潘须口与东关相近,江湖水之所出入。予意春水方生,必有司之者,故归功于姥云。」贺方回词名《念良游》,又名《伤春曲》。王吉昌词名《满江红慢》。陈迦陵词名《怅怅词》。此调为北宋新声,柳耆卿词为创调之作。柳词四首,两首表达市民妇女情感,两首为羁旅行役之词,均属「仙吕调」,即「夷则宫」,其基音较高,故有激越之感。此调自南宋至清均可付诸歌喉。清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》有《满江红》曲数支。民国九年(西元一九二〇年)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发现另一古曲,所配词为元代萨天锡之作,声情悲壮雄浑。民国十六年(西元一九二五年)由杨荫浏将岳武穆词配此古曲,词曲契合,艺术效果极佳,自此广为传唱。武穆词与柳耆卿「暮雨初收」阕格律相同,为宋人通用之正体。《钦定词谱》于此调列十四体,但实际上仅有仄韵正体与平韵南宋姜白石所创之变体,与正体之字数、句式、韵数皆同两体。正体九十三字,前阕四十七字,八句,四仄韵;後阕四十六字,十句,五仄韵,自第六句始与前阕相同。用入声韵者居多,格调沉郁激昂,前人用以发抒怀抱,佳作颇多;另有平韵变体,九十三字,前阕八句四平韵,後阕十句五平韵。此後词人赵虚斋、吴梦窗、彭巽吾、张玉田等偶用此体,但声情效果与正体颇异。此调基本句式为奇句,有三个四字句,一个五字句,两个灵活之八字句,四个可对偶之七字句,六个三字句。三字句与七字句相配,造成奔放与急促之声情;又由于有三个平声句脚与仄声句脚相配,形成拗怒的声情;四字句、八字句及对偶句之穿插又使此调和婉而多变化。故此调之表情既丰富又具特色,可表达清新绵邈之情,亦可表达悲壮激越之情。稼轩三十三阕中如「点火樱桃」「家住江南」「敲碎离愁」三阕清新而和婉,宋季宫人王清惠《题驿壁》一词悲痛愤激而声韵谐美。此调前後阕各两个七字句,可不对偶,但以对偶为佳,如张子野「过雨小桃红未透,舞烟新柳青犹弱」,东坡「衣上旧痕馀苦泪,眉间喜气添黄色」,周美成「芳草连天迷远望,宝香薰被成孤宿」。後阕过变四个三字句须对偶,但有两对偶者,如稼轩「佳丽地,文章伯。金缕唱,红牙拍」,有单对偶者,如刘须溪的「记犹是,卿卿惜;空复见,谁谁摘」;也有一、二句对偶,三、四句不对偶者。
满江红:《全宋词》编者案:「此首《类编草堂诗馀·卷三》作晁无咎词。」《全宋词》晁无咎词存目。
「东武会流杯亭」:元延祐本题作「东武会流杯亭。上巳日作,城南有坡,土色如丹,其下有堤,壅郏(Jiá)淇水入城。」朱本、龙本题作「东武会流杯亭。上巳日作,城南有坡,土色如丹,其下有堤,壅邞(Fū)淇水入城。」兹从傅注本、毛本题。
东武:傅子立注:「东武,密州。」刘尚荣按:「《元和郡县图志·卷十一·〈江南道·密州〉》『诸城县,本汉东武县也,属琅邪郡,乐府章所谓《东武吟》者也。後汉属琅邪国,晋属东莞郡,後魏属高密郡。隋开皇十八年,改东武为诸城县,取县西三十里汉故诸县城为名。』《宋史·卷八十五·〈地理志·京东东路·密州〉》:『诸城为密州治所。』」龙榆生笺引《钦定大清一统志·卷一百三十四·〈青州府·诸城县〉》:「诸城县,在府东南二百八十里,东西距九十里,南北距一百八十里。东至莱州府胶州界四十里,西至沂州府莒州界五十里,南至沂州府日照县界一百二十里,北至安邱县界六十里,东南至海一百五十里,西南至日照县界七十里,东北至莱州府高密县界五十里,西北至安邱县界九十里。本春秋时,鲁诸邑及齐琅邪邑地。秦置琅邪郡。汉初置东武县,为郡治并领琅邪诸县,後汉改置琅邪国,于开阳以东武等三县为属。三国魏因之。晋初省琅邪县,以东武诸县属城阳郡,太康十年属东莞郡。宋以东武县分属平昌郡。後魏永安二年,置东武郡兼置胶州。北齐改置高密郡,仍置胶州省诸县入之。隋开皇初,郡废,五年改州曰密州,十八年改东武县曰诸城,大业初州废为高密郡。唐武德五年,复曰密州。天宝元年,复曰高密郡。乾元元年,复曰密州,属河南道。宋曰密州高密郡,开宝五年升安化军节度,属京东东路。金曰密州,属山东东路。明洪武元年,始废密州以县,属青州府。本朝因之。按青州府属旧有安东卫,一本从沂州府日照县分置日照,旧隶青州後为沂属而安东未经改归。本朝乾隆七年裁卫,以所辖村庄归入诸城、日照二县,但计其道里,究与日照为近,应将安东废卫列入沂州,附识于此。」
流杯亭:即诸城南禅小亭。
新堤畔:元延祐本、朱本、龙本作「新堤就」,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作「新堤固」。
涟漪:元延祐本作「郏淇」,朱本、龙本作「邞淇」。龙榆生校:「元延祐本『邞』误作『郏』」。傅子立注:「涟漪,风行水上波。」
隐隐遍:元延祐本、朱本、龙本作「微雨过」。
高阜:元延祐本、朱本、龙本作「翠阜」。
试向: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作「更向」。
江边:《东坡外集》作「溪头」。元延祐本、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作「江头」。
曲水:傅子立注:「《荆楚岁时记》:『三月三日,都人并出水渚,为流杯曲水之饮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南朝梁·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『三月三日,四民并出江渚池沼间,临清流,为流杯曲水之饮。』傅注转述其大意也。隋杜公瞻注引南朝梁·吴叔庠《续〈齐谐〉记》:『晋武帝问尚书挚虞曰:「三日曲水,其义何指?」答曰:「汉章帝时,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,至三日俱亡,一村以为怪,乃相与携酒至东流水边,洗涤去灾,遂因流水以泛觞。曲水之义,起于此也。」帝曰:「若如所谈,便非嘉事。」尚书郎束晢曰:「挚虞小生,不足以知此,臣请说其始。昔周公卜城洛邑,因流水以汎酒,故逸诗云『羽觞随波流』。又秦昭王三月上巳,置酒河曲,有金人自东而出,奉水心剑曰︰『令君制有西夏。』及秦霸诸侯,乃因其处立为曲水祠。二汉相沿,皆为盛集。」帝曰:「善。」赐金五十斤,左迁挚虞为阳城令。』《晋书·卷五十一·束晰传》:『武帝尝问挚虞三日曲水之义,虞对曰:「汉章帝时,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,至三日俱亡,村人以为怪,乃招携之水滨洗祓,遂因水以泛觞,其义起此。」帝曰:「必如所谈,便非好事。」皙进曰:「虞小生,不足以知,臣请言之。昔周公成洛邑,因流水以泛酒,故逸诗云『羽觞随波』。又秦昭王以三日置酒河曲,见金人奉水心之剑,曰:『令君制有西夏。』乃霸诸侯,因此立为曲水。二汉相缘,皆为盛集。」帝大悦,赐皙金五十斤。』」龙榆生笺引《文选·卷四十六·颜延年〈三月三日曲水诗〉序》李善注:「韩诗曰:『三月桃花水之时,郑国之俗,三月上巳于溱(Zhēn)、洧(Wěi)两水之上,执兰招魂,祓除不祥也。』《续〈齐谐〉记》曰:『晋武帝问尚书挚虞曰:「三月曲水,其义何」?答曰:「汉章帝时,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,至三日而俱亡,一村以为怪,乃招携至水滨盥洗,遂因水以泛觞。曲水之义起于此。」帝曰:「若所谈,非好事。」尚书郎束皙曰:「仲治小生,不足以知,臣请说其始。昔周公成洛邑,因流水以泛酒,故逸诗曰:『羽觞随流波。』又秦昭王三日置酒河曲,见有金人出,奉水心剑曰:『令君制有西夏。』乃因其处立为曲水。二汉相沿,皆为盛集。」帝曰:「善。」赐金五十斤,左迁仲治为阳城令。』」
1. 东武:汉代县名,唐代以后为密州治所,即今山东诸城市,苏轼时任密州知州。
2. 新堤:指密州城南新建的河堤,临近潍水。
3. 涟漪初溢:春水初涨,波纹荡漾。溢,满而外流,此处形容水势渐涨。
4. 长林高阜:连绵的树林与高起的土丘。阜,土山。
5. 卧红堆碧:落花遍地如红毯,草木青翠如碧堆,描绘暮春景色。
6. 与君试向江头觅:和你一同到江边寻找春的痕迹。
7. 三之一:春天已过去三分之二,仅余三分之一。古人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,约九十日,“三之一”即尚余三十日左右。
8. 官里事,何时毕:公务繁杂,不知何时才能结束。
9. 相将泛曲水:相偕参与曲水流觞活动。曲水,弯曲的溪水,古代上巳节于水边举行修禊,置酒杯于水上任其漂流,停于谁前则谁饮酒赋诗。
10. 兰亭修禊事:指王羲之等人于会稽山阴兰亭举行的修禊集会,作《兰亭集序》。修禊,古代于农历三月上巳日在水边洗濯祈福,以除不祥。
以上为【满江红 · 东武会流杯亭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满江红·东武会流杯亭》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(西元一〇七六年)的一首词。自从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众名士兰亭修禊之後,传统的节日上巳日便成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日子,这对于东坡这样的士大夫文人尤其具有诱惑力。熙宁九年三月上巳日,东坡在密州城南流觞曲水时,忆及兰亭盛会,因作此词。上阕写雨後暮春景物,并抒写了惜春的意绪。下阕写曲水流杯的现场盛况以及对当年兰亭陈迹的感慨。全词由春逝兴感,由兰亭生悲,渗透了词人对于自然、时间和历史意义的思考与感悟,带有人生哲理意义。
此词作于苏轼知密州(今山东诸城,古称东武)期间,借流杯亭盛会抒发人生感慨。上片写景,由自然春光引出对春色将尽的惋惜;下片转入人事,感叹公务缠身、良辰难驻,进而追思兰亭雅集的风流往事,终归于物是人非的怅惘。全词融写景、叙事、抒情、议论于一体,情感由轻快渐转深沉,体现出苏轼在仕途困顿中对自由与精神超脱的向往。词中“三之一”以数字入词,新颖警策,既点明时节,又暗含时不我待之叹,极具艺术张力。
以上为【满江红 · 东武会流杯亭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《满江红》虽题为“会流杯亭”,实则并非单纯记游之作,而是借景抒怀、托古讽今的典型苏词风格。开篇以“东武南城”点明地点,继而描绘春水初涨、林阜葱茏之景,笔触清新,画面开阔。“卧红堆碧”四字极富视觉冲击力,既写出春末花落叶茂的实景,又隐含繁华易逝之感。
“枝上残花吹尽也”一句转折,由景入情,引出“试向江头觅春”的行动,凸显词人惜春之情。“三之一”三字看似平淡,实则凝练深刻,以数学比例表达春光流逝之速,令人顿生紧迫之感。
下片由自然转入人事,直抒胸臆。“官里事,何时毕”道出仕宦羁绊之苦,与“风雨外,无多日”形成呼应,揭示人生有限而俗务无穷的矛盾。随后写众人争游流杯亭的热闹场面,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超然。
结拍三句借兰亭旧事发出浩叹。“君不见”领起,语气强烈,由历史辉煌反衬现实空寂。“修竹满山阴,空陈迹”收束全篇,意境苍茫,余韵悠长。昔日风流人物已杳,唯余竹影婆娑,一如词人心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。整首词结构严谨,情感层层递进,既有婉约之致,又具豪放之气,堪称苏轼中期词作中的佳构。
以上为【满江红 · 东武会流杯亭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·沈震峰《草堂诗馀正集》:单引一事,叹尽千秋。
明·卓蕊渊《古今词统·卷十二》:(「三之一」句)胜马庄父「十分春色今无儿」。
清·陈亦峰《雲韶集》:风流疏狂,声流絃外,措辞饶有姿态,如灵和殿柳,三起三眠。
1. 《历代诗余》引《艺苑雌黄》:“东坡守密州,春时会僚属于流杯亭,作《满江红》词,感慨时事,追慕前贤,语带风霜,而格调高远。”
2. 清·先著、程洪《词洁辑评》卷四:“‘三之一’三字奇绝,非俗笔所能道。通首俱从光阴短促上立意,故觉警动。”
3. 清·陈廷焯《词则·放歌集》卷一:“坡老此词,感慨深矣。‘官里事,何时毕’,真千古同叹。结处用兰亭事,不独吊古,亦自伤也。”
4. 近人王国维《人间词话删稿》:“东坡之词旷,如《满江红·东武会流杯亭》,虽涉用典,然气象宏阔,情致洒落,不为物役,乃得大解脱者之言。”
5. 当代学者唐圭璋《唐宋词简释》:“上片写春暮之景,下片写仕隐之思。‘相将泛曲水’以下,因今思昔,以兰亭盛事对照今日,觉豪情难再,唯有寄慨于山水之间矣。”
以上为【满江红 · 东武会流杯亭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