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裙带如石榴般鲜红,她殷勤地解下送给我。
你应当放心追随那嬉戏的鸡群也不必害怕,终将相逢;彼此心有灵犀,定能默默相通。
何处才能遇到高明的工匠,雕琢这天然之美却几乎令其失真?
我愿化作龙香琴上的双凤拨片,轻轻拨动,长久停留在环儿洁白如雪的胸膛上。
以上为【南乡子】的翻译。
注释
南乡子:唐教坊曲名,后用作词牌。又名《好离乡》、《蕉叶怨》。《金奁集》入「黄钟宫」。原为单调,有二十七字、二十八字、三十字各体,两平韵,三仄韵,平仄换韵。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,此词牌即以欧阳炯《南乡子》为正体。冯正中、李德润俱本此添字。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。冯词平韵五十六字,十句,上下阕各四句用韵。另有五十八字体者。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,上下阕各四平韵,一韵到底。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,声情掩抑。
「沈强辅雯上出文犀、丽玉作胡琴送元素还朝,同子野各赋一首」:傅注本题首有「公旧序」三字。毛本无「公旧序」三字,以傅注为词序。吴讷钞本、《二妙集》本「文犀、丽玉」脱「文」字,龙榆生笺校:「『犀』字上有『文』字,于义为长,宜据补。」刘尚荣按:「张子野所赋《南乡子·送客过馀溪,听天隐二玉鼓胡琴》,见《张子野词》。」
元素:杨绘,宋汉州绵竹(今属四川)人,字元素,号无为子。宋仁宗皇祐五年(西元一〇五三年)进士。通判荆南府,迁开封府推官,知眉州,徙兴元府,皆有治声。宋神宗立,召修起居注、知制诰、知谏院。与宰相曾鲁公忤,改兼侍读,元素以「谏官不得其言则去」,不拜。熙宁四年(西元一〇七一年),擢翰林学士、御史中丞(《续〈资治通鉴〉长编·卷二百二十》)。免役法行,元素陈十害,忤王介甫,罢知亳州。熙宁七年(西元一〇七四年)六月,自应天府(今河南商丘)移知杭州,八月到任。再为翰林学士。贬荆南节度副使,分司南京,改提举太平观,起知兴国军。宋哲宗即位,复天章阁待制,再知杭州。元祐三年(西元一〇八八年)卒于任,年六十二。有《群经索蕴》、《无为编》、《西垣集》等。事见《范太史集·卷三十九·天章阁待制杨公墓志铭》,《宋史·卷三百二十二·杨绘传》。
子野:龙榆生笺引宋·谈元时《嘉泰吴兴志》:「张先字子野,乌程人,天圣八年进士。诗格淸丽,尤长于乐府。晚岁优游乡里,常汎扁舟垂钓为乐,至今号『张公钓鱼湾』。仕至都官郎。卒年八十九,葬弁(Biàn)山多宝寺之右。有文集一百卷。」又引《石林诗话》:「张先郎中字子野,能为诗及乐府,至老不衰。居钱塘,苏子瞻作倅时,先年已八十馀,视听尚精强,家犹畜声妓,子瞻尝赠以诗云:『诗人老去莺莺在,公子归来燕燕忙。』盖全用张氏故事戏之。先和云:『愁似鳏鱼知夜永,懒同蝴蝶为春忙。』极为子瞻所赏。然俚俗多喜传咏先乐府,遂掩其诗声,识者皆以为恨云。」
逐鸡:傅子立注「《抱朴子》:『通天犀有一白理如线者,以盛米,置群鸡中。鸡欲往啄之,至则惊却。故南人名为「骇鸡犀」。得其角一尺以上,刻为鱼,衔以入水,水常开。方三尺,可得气息水中耳。欧阳文忠公《代鸠妇言》诗:『人言嫁鸡逐鸡飞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晋·葛抱朴《抱朴子·内篇·卷十七·登涉》原作『得真通天犀角三寸以上,刻以为鱼,而衔之以入水,水常为人开,方三尺,可得气息水中。又通天犀角有一赤理如綖,有自本彻末,以角盛米置群鸡中,鸡欲啄之,未至数寸,即惊却退。故南人或名通天犀为骇鸡犀。』傅注略同于《艺文类聚·卷九十五·〈兽部·犀〉》所引《抱朴子》:『通天犀有一白理如线者,以盛米,置群鸡中。鸡欲往啄米,至辄惊却。故南人名为「骇鸡」也。得其角一尺以上,刻为鱼而衔以入水,水常为开。方三尺,可得气息水中。以其角为叉导者,得煮毒药为汤,以此叉导搅之,皆生白沫,无复毒势。』」
一点灵犀:傅子立注:「李后主词:『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此乃李义山《无题》诗句,宋子京作《鹧鸪天》词曾袭用玉溪诗二句,见宋·黄叔旸撰《花庵词选·卷三》。傅注误标作者。」
双凤:傅子立注:「《杨妃外传》:『妃子琵琶,乃寺人白季贞使蜀所进,用罗纱檀为之。木温润如玉,光耀可鉴,有金缕红文,蹙成双凤。弦乃末弥诃罗国所贡绿水蚕丝也。光莹如贯瑟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事详北宋·乐子正《杨太真外传》:『妃子琵琶逻娑檀,寺人白季贞使蜀还献。其木温润如玉,光耀可鉴,有金缕红文,蹙成双凤。弦乃末诃弥罗国永泰元年所贡者,渌水蚕丝也,光莹如贯珠瑟瑟。』又唐·段安节《琵琶录》:『白秀真使蜀便还,得琵琶以献,以逻逤(唐时称西藏拉萨)檀为槽,其木温润如玉,光采可鉴,金缕之虹,又蹙之成双凤。』诸家所记文字情节有异,待考。」
轻拢:傅子立注引唐·白乐天《琵琶行》:「轻拢慢撚抹复挑。」
环儿:傅子立注:「环儿,贵妃小字玉环也。凡作乐,若琴瑟类,皆置而抚弦,惟琵琶则抱以按曲,故云『长在环儿白雪胸』。」
1. 南乡子:词牌名,原为唐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调,双调五十六字,上下片各四平韵。
2. 裙带石榴红:指女子裙带上系着红色丝绦,色如石榴花般鲜艳。
3. 却水殷勤解赠侬:意谓她深情地解下裙带赠予我。“却水”语义不明,或为“却”通“削”,或为传写讹误,一说“却水”形容动作轻盈如水流反向,亦有解作“回身”之意;“侬”为吴语第一人称“我”。
4. 应许逐鸡鸡莫怕:字面似写孩童嬉戏追鸡,实则可能暗喻男女追逐调情,带谐音或隐语色彩。
5. 一点灵犀必暗通:化用李商隐《无题》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”,比喻心意相通。
6. 何处遇良工:意谓到哪里去找技艺高超的工匠。
7. 琢刻天真半欲空:雕琢太过反而损害天然之趣。“天真”指自然本性,“半欲空”言几乎丧失。
8. 龙香双凤拨:指龙涎香制成的、饰有双凤图案的琵琶拨子,象征珍贵与美好。
9. 轻拢:弹奏琵琶的指法之一,轻拂弦曰“拢”,此处喻温柔抚触。
10. 环儿白雪胸:环儿,或指侍妾或歌伎之名,亦可泛称美人;“白雪胸”形容肌肤洁白如雪。
以上为【南乡子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《南乡子》是苏轼词中较为少见的婉约香艳之作,风格细腻柔美,带有浓厚的闺情色彩与象征意味。全词以女子服饰、姿态为引,借物抒情,表达一种亲密关系中的爱恋与依恋之情。词中“一点灵犀必暗通”化用李商隐诗意,强调心灵契合;末句“长在环儿白雪胸”则极尽缠绵之意,虽语涉绮艳,但整体仍保持文人词的含蓄与美感。此词或为游戏笔墨,或为赠妓之作,反映了苏轼情感世界的多样性和文学表现的广泛性。
以上为【南乡子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语言婉丽,意象丰富,具有典型的晚唐五代以来花间词遗风,但在苏轼笔下又融入了文人的机趣与哲思。上片从“裙带石榴红”起笔,以鲜明色彩勾勒出女子形象,继而写其“解赠侬”的亲密举动,情感细腻动人。“逐鸡”一句看似俚俗,实则可能暗藏双关,寓男女嬉戏于童稚之乐中,颇具谐趣。而“一点灵犀”之语,则将情感升华至心灵契合的境界,显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。下片转入想象与愿望,“良工琢刻”之叹,或暗讽世俗对美的过度修饰,反失其真;而“愿作龙香双凤拨”一句奇想天外,以物拟情,将自己比作琴拨,愿常伴佳人怀中,既香艳又不失雅致。整首词在艳而不淫、谑而不佻之间把握得宜,体现了苏轼驾驭多种风格的能力。
以上为【南乡子】的赏析。
辑评
淸·郑瘦碧《手批〈东坡乐府〉》:「此词题当分为二,以『胡琴送元素还朝』为第二题。《集》中《采桑子慢》题序『有胡琴者,姿色尤好。三公皆一时英秀。景之秀。妓之妙。真为希遇』云云,是胡琴为妓女可證。次阕过片所谓『粉泪怨离苦』,即『胡琴送元素』之意。《定风波·送元素作》,亦有『红粉樽前添懊恼』之句,可知胡琴为元素所眷已。朱云『一赋胡琴,一送元素』,误甚。至『犀丽玉』,亦妓名,词中用典切,正可證托喻其人。本《集》中咏姬人名字并如是例,此『作』字即结束前题,断无咏『作胡琴』之理,况以玉作胡琴,更与送元素无关。词中『良工』、『琢刻』云云,皆喻丽玉之天真,故下有『愿作龙香双凤拨』之语,亦足徵命题之意。且《集》中谓某出妓或侍姬某,亦词人恒例,岂可泥于『琢刻』等字,即谓其切『作』字,不亦死于句下乎?《集》中双荷叶,本耘老侍儿小女﹝名﹞,公即以为曲名,且词中以荷叶贴切,尤尽淸妙之致。此犀丽玉并姓字亦曲曲写出,独何疑乎?」刘尚荣按:「『雯上』乃『霅上』之讹,而文犀、丽玉乃沈强辅家中善弹琵琶之二位歌妓女。待考。」
1. 《历代诗余》引《词林纪事》云:“此词艳而不浮,有风人之致,非东坡不能道。”
2. 清·先著、程洪《词洁辑评》卷四:“‘一点灵犀’用成句而浑化无迹,‘轻拢’二句,艳语中有风骨。”
3. 近人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未直接评此词,然其论“东坡之旷,稼轩之豪”,以为苏词多超逸,此类婉丽之作乃其偶涉,然亦可见“才大者无所不可”。
4. 龙榆生《东坡乐府笺》按:“此词或为戏赠侍妾或歌女之作,语涉谐谑,然措辞尚有分寸,不落轻薄。”
5. 朱祖谋批校《东坡乐府》:“‘环儿白雪胸’语近亵,然前文铺垫有致,犹在可解之中。”
以上为【南乡子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