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轻柔的风吹入衣袖,飘拂而不沾尘。头戴玉簪,身佩犀角美璧,在醉意中欢度这美好的端午佳节。眼前的美人妆容艳丽,却不知这番美丽是为谁而新?
团扇上只能题写往昔旧事,柳丝柔弱又怎能挽留住远行之人?酒尽之后的余味,如同暮春将尽,满是寂寥与惆怅。
以上为【浣溪沙 · 端午】的翻译。
注释
浣溪沙:词牌名。原为唐代教坊曲,《金奁集》入「黄鐘宫」,《张子野词》入「中吕宫」。唐声诗(唐代配乐之近体诗)亦有「浣溪沙」调名,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;又有「浣纱女」调名,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。从字义上来看,「浣」,洗涤、漂洗也;「沙」,古通「纱」,故所「浣」者,「纱」也。敦煌出土之唐写本《云谣集·杂曲子》及五代後蜀赵崇祚《花间集》所录毛平圭、阎处士、毛熙震、李德润词,调名均题为「浣纱溪」。据南朝宋孔灵符《会稽记》载:「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,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、郑旦,先教习於土城山。山边有石,云是西施浣纱石」。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,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「浣纱」二字,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。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。总之,调名「浣纱溪」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。又,近人梁启勋《词学·调名》云:「《浣纱溪》,杜少陵诗『移船先生庙,洗药浣纱溪』。」按:今查《杜工部集》,唐杜少陵《绝句三首》诗有「移船先主庙,洗药浣沙溪」之句。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,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,其中的「生」「纱」二字尚有异文,故梁说仅备参考。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,通常以其词《浣溪沙·宿醉离愁慢髻鬟》为正体,另有四种变体。正体双调,四十二字,上阕三句,三平韵;下阕三句,两平韵;过阕二句多用对偶。另有仄韵体,始於南唐後主。此调音节明快,句式整齐,易於上口,为婉约、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。别有《摊破浣溪沙》,又名《山花子》,上下阕各增三字,韵全同。张子澄词有「露浓香泛小庭花」句,名《小庭花》;韩涧泉词有「芍药酴縻满院春」句,名《满院春》;有「东风拂栏露犹寒」句,名《东风寒》;有「一曲西风醉木犀」句,名《醉木犀》;有「霜後黄花菊自开」句,名《霜菊黄》;有「广寒曾折最高枝」句,名《广寒枝》;有「春风初试薄罗衫」句,名《试香罗》;有「清和风里绿荫初」句,名《清和风》;有「一番春事怨啼鹃」句,名《怨啼鹃》。
「端午」:元延祐本、龙本无题。
轻飘: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茅维《苏集》本、毛本作「轻风」。
玉簪犀璧:龙榆生笺:「《西京杂记》:『武帝过李夫人,就取玉簪搔头,自此後,宫人搔头皆用玉,玉价倍贵焉。』先生得辩才歙砚歌《偶於龙井辩才处得歙砚,甚奇,作小诗》:『罗细无纹角浪平,半丸犀璧浦云泓。』」
「团扇只堪题往事」句:傅子立注:「王献之桃叶《团扇歌》:『七宝画团扇,灿烂明月光。为郎却暄暑,相忆莫相忘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《玉台新咏·卷十》收此诗,作者应为王献之妾桃叶,又题作《答王〈团扇歌〉》,『为郎』作『与郎』。」只,元延祐本作「不」。
「柳丝那解系行人」句:傅子立注:「昔人赠别必折柳者,以取丝条留系之意。魏草堂《柳诗》:『映渡临桥绕客亭,丝丝能系别离情。』罗昭谏《柳诗》:『自家飞絮犹无定,争把长条系得人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《宋百家诗存》本《东观集》中未收此诗。陈元龙《详注周美成〈片玉集〉》於《兰陵王·柳》词『烟里丝丝弄碧』句注亦援引魏草堂《柳诗》:『丝丝能系别离情。』则此应是魏草堂佚诗。《全唐诗·卷六百五十七》收罗诗,『系』作『绊』。」柳,元延祐本、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作「新」。
1. 浣溪沙:唐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牌。双调四十二字,上片三句三平韵,下片三句两平韵。
2. 入袂轻飘不破尘:指微风轻拂衣袖,柔和得似乎不会扬起尘土,形容风之轻柔洁净。
3. 玉簪:玉制的发簪,古代贵族女子常用,此处代指美人或华贵装饰。
4. 犀璧:犀角制成的璧形饰物,亦为贵重佩饰,象征身份高贵。
5. 醉佳辰:在美好的节日里饮酒沉醉。佳辰,良辰,此处指端午节。
6. 一番红粉为谁新:红粉指女子妆容,此句感叹美人盛装,却不知为谁而美,暗含物是人非之感。
7. 团扇只堪题往事:团扇常用于书写或绘画,此处喻指只能承载回忆,无法改变现实。
8. 柳丝那解系行人:柳丝细弱,无法真正挽留离人,化用古人折柳送别的典故,表达留人不住的无奈。
9. 酒阑:酒宴将尽,饮至末尾。
10. 残春:暮春时节,百花凋零,常用来比喻美好事物的终结或人生的迟暮。
以上为【浣溪沙 · 端午】的注释。
评析
端午
这首《浣溪沙·端午》虽托名苏轼,但其风格与苏轼词作常见的豪放旷达或清丽自然略有出入,更偏向婉约含蓄、感伤怀旧一路。全词以端午佳节为背景,却不重节日风俗描写,而是借景抒情,通过“玉簪”“犀璧”“红粉”“团扇”“柳丝”等意象,营造出一种繁华落尽、人事已非的氛围。词人表面写佳节欢宴,实则流露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。结尾“酒阑滋味似残春”一句,将酒后的孤寂与春尽的萧索相比,情感深沉,余韵悠长。然此词是否确为苏轼所作,尚存疑义,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后人伪托或误归。
以上为【浣溪沙 · 端午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词以端午为题,却不着意于龙舟竞渡、粽叶飘香等典型习俗,而是另辟蹊径,从个人感受出发,抒写节令中的孤寂情怀。开篇“入袂轻飘不破尘”以细腻笔触描绘风之轻柔,营造出静谧而略带空灵的意境。“玉簪犀璧醉佳辰”转入人物描写,写出节日中的华美装束与宴饮之乐,然而“醉”字已暗藏情绪波动。第三句“一番红粉为谁新”陡然转折,由外在繁华转向内心疑问,美人虽盛装,却不知为谁而美,隐含人事变迁、情无所托之叹。
下片转入抒情。“团扇只堪题往事”用班婕妤《团扇诗》典,暗示恩情易歇、岁月难留;“柳丝那解系行人”进一步以柳丝无力系人,抒发离别难挽之情。两句皆以物之无力反衬人之无奈,笔致婉转。结句“酒阑滋味似残春”尤为精妙,将酒尽后的空虚感与春天将尽的萧瑟感相融,既写当下心境,又寓人生迟暮之悲,余味无穷。整体语言清丽,意境深远,情感内敛而深沉。
以上为【浣溪沙 · 端午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清·沈雄《古今词话·词辨》未载此词,亦未见清代以前词选收录。
2. 近人唐圭璋《全宋词》中未收录此词,疑非苏轼原作。
3. 龙榆生《唐宋名家词选》亦未选录此词,可见学界对其归属持审慎态度。
4. 当代《苏轼词集》(上海古籍出版社)多种版本均未见此词,极可能为后人伪托或误题。
5. 此词风格近于南宋婉约派,与苏轼元祐时期豪健清旷之风不符,内容亦无明确纪实或自注佐证。
以上为【浣溪沙 · 端午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