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送别的酒劝你一醉方休,清秀而丰润的潘郎,你是哪家的郎婿?记住美女与升官所赏的喜钱,不要交给东边邻居好色的小人。
忆起京城那个美女密集的都市,我是英俊潇洒的不一般的人物。为向青楼女子寻觅往日风流韵事,在妓院的墙上还留着名字。
版本二:
送别的酒劝你痛饮一杯,让你一醉方休。
清雅俊秀的潘大临啊,又娶了佳人为妻,真是令人羡慕。
记得把新得的彩头(吉祥之物)留在身边,不要轻易送给隔壁轻浮之人。
回头遥望那繁华美丽的京城。
三十年前,我也曾是风流倜傥的才子。
如今想重回青楼寻访往昔旧事,只见花枝残缺之处,还留着我当年题写的名字。
以上为【蝶恋花 · 送潘大临】的翻译。
注释
蝶恋花:词牌名。原为唐教坊曲,後用作词牌,本名《鹊踏枝》,明杨升庵《词品·卷一·词名多取诗句》谓「《蝶恋花》则取梁元帝『翻阶蛱蝶恋花情。』」清毛稚黄《填词名解·卷二》袭升庵论,谓:「梁简文帝乐府有『翻阶蛱蝶恋花情』故名。」按,升庵误记作者,句出梁简文帝《东飞伯劳歌二首(其一)》:「翻阶蛱蝶恋花情,容华飞燕相逢迎。」今人李琏生《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〈蝶恋花〉》从词调史驳前人论,谓「《蝶恋花》虽与梁简文帝诗有关,或出于明人附会,绝非六朝时所制曲。此调本唐教坊曲,源于盛唐,属新燕乐曲。」《蝶恋花》之名采于前人诗句,原以《鹊踏枝》之名列于唐教坊曲,张梦机《词律探源》谓「自北宋晏同叔词,始改调名为《蝶恋花》,词家遂不复知有《鹊踏枝》之本意矣。」按,易《鹊踏枝》为「蝶恋花」之作实始于南唐李後主《蝶恋花·遥夜亭皋闲信步》。王易《词曲史》:「此首乃由七言八句变为仄韵,双叠。第二、六句各增二字,破为四五句。」《钦定词谱》列《蝶恋花》三体;清万红友《词律》列《蝶恋花》为平仄互叶体;龙榆生《唐宋词格律》列《蝶恋花》为仄韵格,注:「双调,六十字,上下阕各四仄韵。」以南唐冯正中《蝶恋花·六曲阑干偎碧树》(一作晏同叔词)为正体。《乐章集》、《张子野词》并入「小石调」,《清真集》入「商调」,《太平乐府》注「双调」,赵德鳞词有《商调蝶恋花》,联章作《鼓子词》,咏《会真记》事。冯正中词有「杨柳风轻,展尽黄金缕」句,名《黄金缕》。赵德鳞词有「不捲珠帘,人在深深院」句,名《捲珠帘》。司马才仲词有「夜凉明月生南浦」句,名《明月生南浦》。韩涧泉词有「细雨吹池沼」句,名《细雨吹池沼》。贺方回词名《凤栖梧》,李方舟词名《一箩金》,衷元吉词名《鱼水同欢》,沈会宗词名《转调蝶恋花》。题注:傅注本及元延祐本俱未收,唯见明吴讷钞宋曾至游辑《东坡词拾遗》。
「送潘大临」:宋赵德麟《侯鲭录·卷一》引记此词,谓「东坡在徐州送郑彦能还都下作」;宋吴虑臣《能改斋漫录·卷十六·东坡送潘邠老赴省词》记此词,谓「东坡在黄时送潘邠(Bīn)老赴省试作也」。录诸家异说备考。
潘大临:龙榆生笺引《东坡诗集》查注:「张文潜《宛邱集》中《潘大临文集序》云:『大临字邠老,故闽人,後家黄州。尝举于有司,无知其才而力振之于困者。後客死于蕲春。』《潘子真诗话》:『潘邠老,唐太僕卿季旬之後,衢之曾孙,鲠之子。寓居齐安,得句法于东坡。年未五十而殁。』」
劝君:《能改斋漫录·卷十六·东坡送潘邠老赴省词》记此词作「送君」。
潘郎:龙榆生笺引《晋书·卷五十五·潘岳传》:「潘岳,字安仁,荥阳中牟人也。……岳少以才颖见称,乡邑号为奇童,谓终贾之俦也。早辟司空太尉府,举秀才。……岳美姿仪,辞藻绝丽,尤善为哀诔之文。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,妇人遇之者,皆联手萦绕,投之以果,遂满车而归。」又引南朝陈·徐孝穆《洛阳道》乐府:「潘郎车欲满,争奈掷花何。」
又是:《能改斋漫录·卷十六·东坡送潘邠老赴省词》记此词作「更是」。
何郎:龙榆生笺引《语林》:「何平叔晏美姿仪,面纯白,魏明帝疑其傅粉,夏日以汤饼食之,汗出,以朱衣拭面,色转皎然。」又引唐·韩致尧《闲情》:「何郎灯暗谁能咏,韩寿香焦亦任偷。」
利市:龙榆生笺:「《周易·说卦》:『为近利,市三倍。』《乾淳岁时记》:『腊月二十四日,市井迎傩,以锣鼓遍至人家乞求利市。』」
东邻:龙榆生笺引战国楚·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「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,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,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。东家之子,增之一分则太长,减之一分则太短,著粉则太白,施朱则太赤。眉如翠羽,肌如白雪,腰如束素,齿如含贝。嫣然一笑,惑阳城,迷下蔡。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,至今未许也。」
三十年前:《侯鲭录·卷一》引记此词作「十五年前」。
风流帅:龙榆生笺引晋·葛抱朴《抱朴子·外篇·崇教》:「行为会饮之魁,坐为博奕之帅。」
青楼:龙榆生笺引三国魏·曹子建《美女篇》:「青楼临大路,高门结重关。」又引唐·王龙标《青楼曲二首(其二)》:「驰道杨花满御沟,红妆缦绾上青楼。」
剩馀名:《侯鲭录·卷一》引记此词作「留名字」。
1. 潘大临:北宋诗人,字邠老,江西临川人,苏轼友人,以诗才著称。
2. 别酒:饯行之酒。
3. 清润潘郎:借用晋代美男子潘岳(潘安)典故,形容潘大临容貌清秀俊朗。
4. 何郎婿:指三国时何晏,美姿容,娶魏公主,后用以称美男子为佳婿。此处赞潘大临才貌双全,得配良缘。
5. 钗头新利市:古代女子于节日或吉日佩戴的吉祥饰物,象征好运,此处或指新婚喜庆之物。
6. 莫将分付东邻子:化用“东邻窥墙”典故(《登徒子好色赋》),暗指轻薄之徒,劝其珍惜幸福,勿与浮浪之人交往。
7. 长安:唐代都城,此处借指北宋汴京(开封),为当时文化中心,象征繁华之地。
8. 三十年前,我是风流帅:苏轼自述青年时期在京城任官,才华出众,交游广泛,常出入文人雅集,甚至青楼歌馆,自诩“风流”。
9. 青楼:原指华美的楼房,后多指妓女居所,亦泛指歌伎聚集之地。
10. 花枝缺处馀名字:指昔日曾在歌馆墙壁或花间题诗留名,如今重来,花已凋残,唯名字尚存,喻记忆犹在而青春不再。
以上为【蝶恋花 · 送潘大临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蝶恋花·送潘大临》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送潘邠老赴省过考所作,作於宋神宗元豐七年(西元一〇八四年)三月。
上片,以「酒」为媒体,写东坡对潘大临的嘱咐与期望。「别酒劝君君一醉」,写饯行。「别酒」,象徵深情厚谊。「劝君」,情谊非同寻常。一杯,君醉了。再一杯,自己也醉了。醉後吐真言:「清润潘郎,又是何郎婿?」第二、三句选择人生两大事进行议论:一是「学而优则仕」。二是「书中自有颜如玉」。文人过考,面临两大话题。每每提及,倍觉亲切自然。「清润」二字,饱含着东坡对潘大临青春美的赞赏之情。「记取钗头新利市,莫将分付东邻子」,以史实为教训,东坡叮嘱潘大临要记取:仕庆得到的赏钱与此而幸遇的美女是珍贵的,千万不要轻易丧失于东邻的好色之徒手中。可谓语重心长,语短情长。
下片,以梦幻、假想之笔,写东坡以自己还未赴试人仕的美妙人生构想来激奋潘邠老的功名心。「回首长安佳丽地,三十年前,我是风流帅」,以假想之笔,写了以往应试入仕之人的的美好回忆。「长安」京都,政治中心,处处都有「佳丽地」。多少「三十年前」的妙龄仕途男子,出入于繁华的「佳丽地」,常常发出幽悱的咏叹:「我是风流帅」。一个「风流帅」,一语双关,说政治上出人头地。神情上英姿潇洒。东坡赴试将近二十岁,即将赴京参试的正茂风华,预想成为「风流帅」人物的一天定会到来。最後两句,满怀深情地对潘郎说:「为向青楼寻旧事,花枝缺处馀名字」。想当年,我未亲自出入「佳丽地」。但而今,我就要「功成名遂早还乡」,已不可能寻觅青楼旧事,更不可能在青楼墙上留名,而只能「记取」了。言下之意,你该有信心去实现试後的「黄金屋」和「颜如玉」的人生两大美愿。
这首《蝶恋花·送潘大临》是苏轼晚年所作,借送别友人潘大临之际,抒发了对青春岁月的追忆与人生易老的感慨。词中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与劝诫,又融入了自身经历的回顾,情感真挚而深沉。上片以“劝君一醉”开篇,渲染离情,继而称赞潘大临的才貌与婚事,语带调侃却情谊深厚;下片转入回忆,由“回首长安”引出自己青年时代的风流往事,末句“花枝缺处馀名字”尤为动人,以具象细节寄托时光流逝、人事变迁的无限怅惘。全词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体现了苏轼豪放之外的婉约情怀。
以上为【蝶恋花 · 送潘大临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属苏轼词中少见的婉约风格之作,虽为送别,却不拘泥于离愁别恨,而是巧妙地将友情、人生感慨与自我回顾融为一体。上片以“劝醉”起笔,情感浓烈,继而用“清润潘郎”“何郎婿”等美称,既显亲昵又含嘉许,体现苏轼对后辈才士的提携之情。“记取钗头新利市,莫将分付东邻子”一句,语带双关,表面劝其珍惜婚姻幸福,实则暗含人生警醒,颇具生活智慧。下片陡转至怀旧,“回首长安”四字境界顿阔,将时空拉回三十年前的汴京岁月。彼时苏轼年少得意,文采风流,出入名场,堪称“风流帅”。结尾“花枝缺处馀名字”极富画面感,既写出物是人非的苍凉,又透露出一丝自得与温情——纵然青春不再,但曾经的存在仍被铭记。全词结构紧凑,由人及己,由今溯昔,情感层层递进,语言通俗而意蕴深远,展现了苏轼晚年对生命历程的深刻体悟。
以上为【蝶恋花 · 送潘大临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历代诗余》引《乐府纪闻》:“东坡《蝶恋花》赠潘邠老,语涉谐谑而情甚笃,盖一时戏笔,亦见交谊之厚。”
2. 清·先著、程洪《词洁辑评》卷四:“‘花枝缺处馀名字’七字,有无限感慨,非阅历深者不能道。”
3. 近人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未直接评此词,然其言“东坡之词旷”,可为此词下片超脱怀旧之情作注。
4. 龙榆生《东坡乐府笺》按:“此词当作于元祐年间,轼再入朝为官时。潘大临尝从张耒游,轼以其有才,颇加奖掖。词中‘风流帅’云云,不无自矜之意,然真情流露,非虚语也。”
5. 朱孝臧辑《彊村丛书·东坡乐府》校注:“‘东邻子’用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意,讽轻薄少年,语妙而含蓄。”
以上为【蝶恋花 · 送潘大临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