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众者胜天,天定亦胜人。
邓通岂不富,郭解安得贫。
惊飞贺厦燕,走散入幕宾。
醉眠中山酒,梦结南柯姻。
宠辱能几何,悲欢浩无垠。
回视人间世,了无一事真。
洒扫古玉局,香火通帝闉。
我室思无邪,我堂德有邻。
所至为乡里,事贤友其仁。
之子富经术,蔚如井大春。
蜿蟺楚南极,淑气生此民。
聊将调痴鬼,亦复争华新。
愿子事笃实,浮言扫谵谆。
穷通付造物,得丧理本均。
期子如太仓,会当发陈陈。
翻译
人多可以胜天,天命也终究能胜人。
邓通岂不富有?郭解又怎会贫穷?
惊飞的是贺厦中的燕子,奔走四散的是幕府中的宾客。
醉饮中山美酒,梦中缔结南柯姻缘。
宠辱又能持续多久?悲欢之情浩渺无边。
回望人间世事,竟无一件是真正实在的。
洒扫古代玉局的殿堂,焚香祷告可通天上宫门。
我的居室追求正直无私,我的厅堂德行相近者为邻。
所到之处皆成乡里,亲近贤者,以仁爱为友。
你饱富经学才识,如同深井涌出春水般丰沛。
如蜿蜒之龙蛇出于楚地极南,此地孕育出温润和美的气质。
曲调太高则应和者少,除了我,还有谁与你相亲?
好比那嶰谷的竹子,需待乐官伶伦来裁制为笛。
世俗之学令人叹息,可鄙至极,如同纸糊的缯帛配上草扎的银锭。
姑且用这些言语调笑愚鬼,也借此争辩浮华新奇之论。
愿你致力于笃厚诚实,将虚妄之言彻底扫除,摒弃烦琐浮辞。
穷困与显达交付上天安排,得失之理本就应当平衡。
期待你如太仓之粟,终将不断取出陈粮,焕发新生。
以上为【用前韵再和孙志举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**人众者胜天,天定亦胜人**:语出《荀子·王制》及民间谚语,意谓人力可胜天,但天命最终亦可主宰人事,体现辩证思维。
2. **邓通**:西汉宠臣,受文帝赐铜山铸钱,富甲天下,后被削爵饿死,喻富贵无常。
3. **郭解**:西汉游侠,虽贫而重义,名动天下,后被武帝所杀,喻道义高于财富。
4. **贺厦燕**:典出《汉书·霍光传》,指霍氏家族败亡时,栖于华屋之燕惊飞而去,喻权势倾覆、宾客离散。
5. **入幕宾**:指依附权贵的门客,一旦主家失势,便纷纷逃散。
6. **醉眠中山酒,梦结南柯姻**:化用“中山醉酒”传说与唐传奇《南柯太守传》,喻人生如梦,荣华虚幻。
7. **玉局**:道教宫观名,宋代有玉局观,苏轼曾提举玉局观,此处借指清净修德之所。
8. **帝闉(yīn)**:天帝居所的门,指通过虔诚祭祀可通天界。
9. **德有邻**:出自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德不孤,必有邻。”意谓有德之人必有同道相伴。
10. **太仓发陈陈**:语出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太仓之粟,陈陈相因”,喻人才或德行如国家仓储之粮,源源不断,生生不息。
以上为【用前韵再和孙志举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继前作《和孙志举》之后,依原韵再赋一首,表达了对友人孙志举的勉励与期许。全诗融合哲理、人生感慨与道德劝诫,既有对世事虚幻的洞察,又有对人格修养的推崇。诗人借历史人物、神话典故与自然意象,层层递进地阐述“德行为本、务实去华”的思想,同时寄托了超然物外、安于天命的人生态度。语言典雅而深沉,情感真挚而不失旷达,体现了苏轼成熟时期诗歌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。
以上为【用前韵再和孙志举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严谨,层次分明。开篇以“人众胜天”与“天定胜人”对立起兴,提出命运与人力的辩证关系,奠定全诗哲理基调。中间通过邓通、郭解对比,揭示富贵非恒;以“贺厦燕”“入幕宾”写世态炎凉;借“中山酒”“南柯梦”抒人生虚幻之感。转入现实,诗人自述修身立德之志,并高度评价孙志举的学问与气质,称其“富经术”“生淑气”,堪比嶰谷良竹,唯待知音裁度。随后批判“俗学”如“纸缯配刍银”,徒具形式而无实义,劝友人远离浮华,归于“笃实”。结尾以“穷通付造物”展现超然胸怀,更以“太仓发陈陈”寄予厚望,寓意其德才必将广布流传。全诗融儒道思想于一体,既有儒家重德务实的精神,又含道家齐得丧、顺自然的智慧,语言凝练,用典精当,意境深远,堪称苏轼赠答诗中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用前韵再和孙志举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纪评苏诗》卷十六:“此诗议论纵横,感慨深至,前半说世事之无常,后半勖朋友以立身,结构井然,气象宏阔。”
2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评:“语多警策,如‘回视人间世,了无一事真’,直透禅关;‘穷通付造物,得丧理本均’,具见达观。”
3. 《历代诗话》引张戒《岁寒堂诗话》云:“苏子瞻诗,至黄州以后,益觉深远,此作于贬谪前后,胸中块垒尽化为澄明之思,可谓由愤激而入冲和矣。”
4. 清·方东树《昭昧詹言》卷十二:“起结俱大议论,中幅夹叙夹议,顿挫跌宕。用事如水中着盐,不见痕迹,而意味自远。”
5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此诗似平淡而实奇崛,以理趣胜,非徒逞才藻者所能仿佛。”
以上为【用前韵再和孙志举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