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欢乐之事难以与真实心境兼得,若刻意安排反而常出差错。
兴致来时随意相聚也能成欢,瓦片作筹码尚胜过黄金为注。
我一生遭逢祸患从不挑拣,岂会因一时风雨就踟蹰不前!
上天的变化本无一定规律,且看明月不久将照亮我的归途。
以上为【奉和成伯大雨中会客解嘲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奉和:作诗应和他人原韵,表示恭敬之意。
2. 成伯:宋代文人,具体生平不详,当为苏轼友人。
3. 解嘲:自我排解讥讽或尴尬处境,借诗抒怀以化解窘境。
4. 乐事难并真实语:指欢乐场合往往难以吐露真心话,或说真正的快乐与现实真相难以两全。
5. 坐排用意多乖误:“坐排”即刻意安排,“乖误”指违背本意或产生差错。
6. 兴来取次或成欢:“取次”意为随意、轻率地;此句谓兴致一来,随意行事也能获得快乐。
7. 瓦钩却胜黄金注:瓦钩,瓦片或瓦当之类低贱之物,代指简陋赌具;黄金注,以黄金为赌注,极言奢华。此句比喻朴素之乐胜于富贵之欢。
8. 我生祸患久不择:苏轼一生屡遭贬谪,经历坎坷,故云“祸患不择”,意为自己向来无法避开灾祸。
9. 肯为一时风雨阻:反问语气,岂能因一场雨就停止前行?喻指不因小困难而退缩。
10. 明月行看照归路:预示风雨终将过去,未来仍有光明指引方向。“行看”即即将看到。
以上为【奉和成伯大雨中会客解嘲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题为《奉和成伯大雨中会客解嘲》,是苏轼在雨中与友人聚会时所作的唱和诗。诗中既有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,也流露出随缘自适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情怀。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,众人或有怨言,而苏轼却借此机会表达自己不避艰难、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。他强调“兴来取次或成欢”,说明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外在条件的完美,而在于内心的自在与洒脱。尾联以“天公变化岂有常”转出哲理,最终落脚于“明月行看照归路”,既是对未来的乐观展望,也象征着光明终将到来的信心。全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,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旷达的精神境界。
以上为【奉和成伯大雨中会客解嘲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诗虽为唱和之作,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。开篇两句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: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常常用力过猛,结果适得其反。所谓“乐事难并真实语”,道出了社交场合中情感表达的局限性;而“坐排用意多乖误”则进一步指出,过于精心策划的欢聚往往失去自然之趣。第三、四句笔锋一转,提出“兴来取次或成欢”的生活智慧——真正的快乐源于随性而发,哪怕是以瓦片为戏具,也胜过金玉满堂的虚饰之乐。这种思想与苏轼一贯推崇的“自然”“本真”审美观相契合。五、六句转入自述身世,“我生祸患久不择”一句沉郁顿挫,饱含沧桑之感,但紧接着“肯为一时风雨阻”又陡然振起,展现出百折不挠的意志。结尾以天象作比,“天公变化岂有常”既是写天气无常,更是感叹世事难料,然而诗人并不悲观,而是坚信“明月行看照归路”,对未来充满希望。整首诗结构紧凑,由议论到抒情,再到哲思升华,层次分明,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,充分体现了苏轼在困境中仍能笑对人生的胸襟与气度。
以上为【奉和成伯大雨中会客解嘲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诗语浅意深,于寻常景中见胸次洒落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引冯舒语:“‘瓦钩胜黄金’一句,的是东坡本色,不拘形迹,自得真趣。”
3. 清·查慎行《补注东坡编年诗》:“风雨中会客而作解嘲,非公不能为此言。‘明月照归路’,寓意深远,可见胸中自有光明。”
4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东坡七律,豪宕之中每见温厚。此诗‘我生祸患久不择’等语,似不经意而出,实乃阅尽世故之言。”
5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第四则:“苏诗善化俗为雅,如‘瓦钩’‘黄金’之比,俚而不俗,反衬出精神之高洁。”
以上为【奉和成伯大雨中会客解嘲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