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辟邪的灵符已经佩戴在身,小巧而吉祥;续命的彩线依然缠绕得长长的。
并非只是为了祈求上天的护佑,才举行这些禳灾延寿的仪式;而是希望借此引导民风民俗,使人们共享太平安康的时代。
以上为【皇太妃阁五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皇太妃阁:指皇宫中供皇太妃居住或举行节庆活动的楼阁,此处为组诗题名,表明写作场合。
2. 辟兵:即“避兵”,指避免战乱或灾祸,古人认为某些符咒可驱邪避祸。
3. 灵符:道教或民间信仰中用以驱邪护身的符箓,常于节令佩戴。
4. 续命:古代端午节有“续命缕”之俗,以五色丝线系于臂,寓意延年益寿。
5. 彩缕:彩色丝线,即“长命缕”或“五色缕”,端午习俗之一。
6. 祈禳(qí ráng):祈祷消除灾殃、祈求福佑,属古代祭祀行为。
7. 天助:上天的帮助,指神明庇佑。
8. 风俗:社会流行的风尚与习惯。
9. 时康:时世安宁康乐,即太平盛世。
10. 乐时康:意为使人民在太平时代安居乐业,“乐”作动词用,使……安乐。
以上为【皇太妃阁五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《皇太妃阁五首》中的一首,描写了端午节或类似节令时宫廷中的风俗活动。诗人通过描写佩戴灵符、系彩缕等传统习俗,表达了对国家安定、百姓康乐的美好祝愿。全诗语言简练,寓意深远,既展现了节日的祥和气氛,又寄托了诗人以民俗教化天下、促进社会和谐的理想。诗中“不为祈禳得天助,要令风俗乐时康”一句尤为关键,体现了苏轼超越迷信、重视风俗教化的理性精神与政治关怀。
以上为【皇太妃阁五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以节令风俗为切入点,展现了宫廷节庆的祥和图景。前两句写实,描绘佩戴灵符、系结彩缕的具体场景,细节生动,富有生活气息。“辟兵”“续命”皆源于端午习俗,体现古人趋吉避凶的心理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由具体仪式上升至政治理想,指出这些仪式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人祈福,更在于通过民俗活动引导社会风气,实现“时康”的治世理想。这种将民俗与治道结合的思想,正是苏轼儒家济世情怀的体现。全诗结构严谨,由表及里,由俗入道,语言平实而意蕴深厚,体现了苏轼诗歌“平淡中见深致”的艺术风格。
以上为【皇太妃阁五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诗补注》卷十三引查慎行语:“此咏节物而寓规讽,非徒写宫中闲景也。”
2. 清·纪昀评《苏文忠公诗集》:“语虽浅近,意实深沉,见其以民俗为教化之资。”
3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评曰:“借节令抒怀,托微事见大义,苏诗之妙在此。”
4. 近人陈寅恪在《元白诗笺证稿》中虽未直接评此诗,但论及宋代节令诗时指出:“苏子瞻诸作,往往以风俗寄政理,迥异于唐人之但咏节物。”可为此诗之旁证。
以上为【皇太妃阁五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