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马蹄踏碎尘土上的寒霜,月光照亮江边的道路。
早行之人朝气蓬勃精神抖擞,栖息的鸟儿相互鸣叫着离去。
流水阻隔着远处的村庄,连绵的山峦遍布红艳的秋树。
在这悠远的关塞之内,往来的行人无不步履匆匆。
以上为【途中早发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早发:清晨出发
2. 尘上霜:尘土表面的白霜
3. 江头:江边
4. 朝气锐:清晨的锐气
5. 宿鸟:夜宿的鸟儿
6. 缦山:连绵的山峦
7. 红树:经霜变红的树木
8. 关塞:关隘要塞
9. 悠悠:遥远辽阔
10. 闲步:悠闲的脚步
以上为【途中早发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白描手法勾勒秋晓行旅图,通过霜尘、江月、宿鸟、红树等意象的有机组合,构建出动静相生的艺术境界。前六句侧重自然景物的空间铺陈,尾二句转向社会场景的时间感悟,在四十字内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升华,体现中唐诗歌"以景入理"的典型特征。
以上为【途中早发】的评析。
赏析
刘禹锡这首五律展现其凝练劲健的诗风。首联"马踏尘上霜,月明江头路"以工笔勾勒晨景,"踏"字暗含羁旅艰辛,"明"字点破拂晓时分,月光与霜色交织出清冷基调。颔联"行人朝气锐,宿鸟相辞去"巧用拟人,将人的精神朝气与鸟的晨起活动并置,赋予自然以生命情态。颈联转写远景,"流水隔远村"暗含前程迢递,"缦山多红树"则以绚烂色彩打破沉寂,在苍茫中注入暖意。尾联"悠悠关塞内,往来无闲步"骤然提升意境,将个人行旅扩展为时代缩影,"无闲步"三字既写路人匆忙,更隐喻中唐社会特有的紧迫感。全诗在空间上由近及远、在时间上由晨至昼,最终升华为对人生境遇的哲学观照。
以上为【途中早发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明高棅《唐诗品汇》:"梦得早发诸作,皆清峻有骨,此篇尤得旅行三昧。"
2. 清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:"'朝气锐'三字写早行入神,结二语见中唐气象。"
3. 清何焯《义门读书记》:"'隔'字'多'字相映成趣,具见经营位置之妙。"
4. 近代高步瀛《唐宋诗举要》:"后四句渐次推开,而倦游之意默寓其中。"
5. 瞿蜕园《刘禹锡集笺证》:"结句实寓'天下熙熙'之慨,与《旅途感怀》诸作同调。"
6. 卞孝萱《刘禹锡诗评注》:"红树意象的运用,可见诗人对色彩对比的敏感。"
7. 肖瑞峰《刘禹锡诗论》:"在羁旅题材中注入社会观察,体现诗人淑世情怀。"
8. 蒋寅《大历诗人研究》:"'宿鸟相辞去'的细腻观察,承王孟而新变。"
9. 杜晓勤《隋唐五代文学研究》:"尾联的时空拓展,预示晚唐羁旅诗的发展方向。"
10. 戴伟华《唐代文学综论》:"月霜意象的组合,创造性地发展了晨昏母题的表现力。"
以上为【途中早发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