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不必再回首去留恋那石渠旧地,水路驿站已足以容身。只希望长江能宽厚庇护我这漂泊之人,让我得以提前借得八月的凉风。
以上为【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何长官:生平不详,当为当时地方官员,与苏轼有诗文往来。
2. 六言次韵:六言诗体,依他人原诗之韵脚及次序和诗。
3. 石渠:汉代皇家藏书之所,代指朝廷或清要官职,此处喻昔日京官生涯。
4. 反顾:回头望,引申为眷恋、不舍。
5. 水驿:设于水路沿线的驿站,供官员旅途中歇息,象征贬谪旅途。
6. 幸足相容:幸好尚能容纳我,暗含处境虽困顿但仍可安身之意。
7. 长江大欲见庇:“大欲”即甚愿,“见庇”即庇护我,古汉语中“见”字用于动词前表自身受事。
8. 探支:预支、借用。
9. 凉风:既指八月秋风送爽,亦象征精神上的清凉解脱。
10. 八月:农历八月,正值初秋,气候宜人,暗喻贬所生活尚可忍受。
以上为【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在贬谪途中所作,属其与“何长官”唱和之作之一。诗中流露出诗人面对仕途挫折时的豁达与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。前两句以“石渠”“水驿”对比,暗示从庙堂到江湖的身份转变,然语气平和,并无怨怼之意。“反顾”一词隐含不舍,但随即以“幸足相容”化解,体现其超然心境。后两句托物寄情,将长江拟人化,祈求庇护,实则表达对自然与命运的顺应。末句“探支八月凉风”尤为妙笔,既写实景,又寓清凉心境之向往,语意双关,耐人寻味。
以上为【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简淡语言传达深沉情感,是苏轼贬谪诗中典型的“外冷内热”风格。全篇四句皆用六言,节奏平稳,语调从容,与其心境相契。首句“石渠何须反顾”看似决绝,实则暗藏无奈;次句“水驿幸足相容”转而接纳现实,展现其随遇而安的智慧。后两句由人事转入自然,以长江为对话对象,赋予江河以仁厚人格,既显孤寂,又见胸襟。末句“探支八月凉风”构思奇巧,“探支”二字尤具新意,仿佛将时间与自然之恩惠视为可借贷之物,诗意顿生波澜。整体意境开阔,哀而不伤,充分体现了苏轼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旷达精神。
以上为【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语极平淡,意极深远,六言中得陶韦之致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:“‘探支’二字奇创,非东坡不能道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东坡在黄州、惠州、儋州诸作,愈挫愈高,此等小诗,最见襟抱。”
4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以寻常景语寄不寻常情志,‘凉风’云云,似轻实重,盖心冀稍慰于荒远也。”
以上为【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