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刘侯在年少之时,骑着骏马,轻抚面巾而神态从容。
他挽起弓箭,大雁便自行坠落,无需等到箭羽射穿。
以上为【常山赠刘镃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常山:地名,唐代常山郡,宋代属河北西路真定府,此处或为泛指,或借地名以增诗意。
2. 刘镃(zī):生平不详,应为苏轼友人,事迹无考。
3. 刘侯:对刘镃的尊称,“侯”为古代对士大夫或有地位者的美称。
4. 骏马拊便面:骑着骏马,轻抚面巾。便面,古代一种可以遮面的扇形用具,也指头巾之类,此处或指轻拂面容,形容潇洒从容之态。
5. 援弓:拉弓,引弓。
6. 雁自落:大雁自动坠落,形容箭术高超,未发矢而鸟已惊落,或为夸张手法,突出其威势。
7. 不待白羽贯:不必等到箭(白羽指箭,因箭杆常饰白羽)射中。极言其气势慑人,技艺卓绝。
8. 拊:轻拍、抚摸,此处作“轻拂”解。
9. 便面:汉代以来流行的一种扇形遮面物,后亦泛指头巾或手帕类物品,用于遮阳或避风沙。
10. 白羽:箭的代称,因箭杆常饰以白色羽毛,故称。
以上为【常山赠刘镃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赠予友人刘镃的短诗,语言简练,意象生动,通过描写刘镃少年时英姿飒爽、武艺超群的形象,表达了对其才华与气度的赞赏。全诗仅四句,却勾勒出一位风流倜傥、技艺高超的青年英雄形象,体现了苏轼善于以极简笔墨传神写照的艺术功力。诗中“援弓雁自落”一句尤为精彩,既夸张又富有诗意,暗含对刘镃天赋异禀的称颂。
以上为【常山赠刘镃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五言绝句虽短,却气势豪迈,刻画人物极为传神。首句“刘侯年少日”点明时间与人物,奠定怀旧与赞美的基调;次句“骏马拊便面”以细节描写展现其风度翩翩、从容不迫的少年英气。后两句转入动态描写,“援弓雁自落”极具画面感,夸张而不失诗意,表现其武艺之精妙已至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境界。“不待白羽贯”进一步强化这种超凡脱俗的技艺,仿佛其气势足以令飞鸟惊堕,无需实际发射。全诗运用夸张、白描等手法,寥寥数语即塑造出一个文武双全、气宇轩昂的青年形象。同时,也折射出苏轼对豪杰之士的倾慕之情,以及他对“天人合一”“技进乎道”式境界的推崇。
以上为【常山赠刘镃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未对此诗单独评述,然将其归入赠答类诗作,认为此类短章多见性情,语言质朴而意蕴悠长。
2. 清代纪昀评苏轼诗:“随意挥洒,自然高妙。”此诗正体现其信手拈来、不事雕琢而神采飞扬的特点。
3. 孔凡礼《苏轼年谱》中未提及刘镃其人,亦无此诗创作背景之详载,可见其人其诗在历史上影响较小,然不失为苏轼交游诗中一例典型。
4. 《宋诗钞》未收录此诗,说明其流传不广,但就艺术表现而言,仍具苏诗典型风格:简洁、生动、富于想象。
以上为【常山赠刘镃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