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三个蓬头垢面的僮仆,谁说他们心愿淳朴、品行端正呢?清晨起来洒扫庭院后,吃饱了饭却仍觉内心不安。我本想整治这片菜园田地,稍稍供给主人游览观赏之需。白天劳作时并不觉得辛苦,到了夜晚自然之气却悄然回归身心。早春的韭菜争先恐后地生长,晚季的大白菜则率先抵御严寒。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美味,一切美好都出自艰辛的努力。早知务农耕种之乐,又怎会生出其他非分之想?只可惜自己还未能亲自执锄耕作,不免让脸面泛红羞惭。只要这颗心尚未真正降伏安宁,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阻隔与困扰。罢了,还是停下吧,歇息去吧,粗茶淡饭又有何可叹息的呢?
以上为【和陶西田穫早稻,并引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三獠奴:指三位南方少数民族出身的僮仆。“獠”为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,带有贬义,此处或为戏称。
2. 愿且端:善良而端正。愿,质朴;端,正直。
3. 晨兴洒扫罢:早晨起床打扫完毕。兴,起身。
4. 少资主游观:略微供主人游览观赏之用。资,供给。
5. 昼功不自觉:白天劳作时不觉得疲累。功,劳作。
6. 夜气乃潜还:夜晚清净之气悄悄恢复。语出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平旦之气,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,则夜气不足以存。”夜气象征清明本心。
7. 早韭欲争春:春天初生的韭菜急于生长,象征生机勃发。
8. 晚菘先破寒:菘,白菜。晚季白菜耐寒,最先在寒冷中生长。
9. 骍我颜:使我脸红。骍(xīng),赤色,此处用作动词,意为使脸变红,即羞愧。
10. 此心苟未降:如果内心还没有真正安定下来。降,降伏、安顿。
以上为【和陶西田穫早稻,并引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仿效陶渊明田园诗风所作,题中“和陶”即指唱和陶渊明之作,“西田获早稻”原为陶诗题目之一,苏轼借此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自我反思。全诗以农事为引,抒写躬耕之志与仕隐之间的内心矛盾。诗人虽身不能亲耕,却心向自然,借僮仆劳作反观自身安逸之不安,体现其一贯的自省精神。诗中“人间无正味,美好出艰难”一句尤为深刻,道出了苏轼对人生价值的根本认识:真正的美与满足来自辛勤劳作而非享乐。末尾归于平静,流露出一种放下执念、安于菜食的超然态度,颇具禅意。
以上为【和陶西田穫早稻,并引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诗是苏轼晚年贬谪期间“和陶诗”的代表作之一,体现了他对陶渊明人格与诗风的深切认同。诗歌语言质朴自然,结构清晰,由外及内,从僮仆劳作写到自我反省,再转入哲理思考,最终归于心灵的宁静。开篇以“蓬头三獠奴”起笔,看似轻描淡写,实则暗含对比——僮仆虽卑微却勤勉尽责,而身为士大夫的诗人却“饱食不自安”,凸显其道德自省意识。中间四联紧扣农事,以“早韭”“晚菘”等寻常物象寄寓生命坚韧之意,并升华出“美好出艰难”的普遍哲理。这种将日常生活提升至人生境界的做法,正是苏轼思想成熟的体现。结尾处“休去复歇去,菜食何所叹”两句,语气平淡却意味深远,既有对物质欲望的超越,也有对命运境遇的接纳,展现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从容与豁达。
以上为【和陶西田穫早稻,并引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和陶诸作,皆得渊明冲澹之致,而此尤近之。”
2. 清·纪昀《苏文忠公诗集辑注》:“此诗纯用白描,而意味深长。‘人间无正味,美好出艰难’十字,足为千古格言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东坡和陶,非徒形似,实能神契。此诗写耕作之乐而不亲执耒耜,惭恧之情溢于言表,愈见其真诚。”
4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“坡公和陶,每于闲适语中带愧怍,此所谓‘未能免俗’而思超俗者也。如‘尚恨不持锄,未免骍我颜’,情真语挚,非伪饰者所能道。”
以上为【和陶西田穫早稻,并引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