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真珠作浆玉为醴酒,六月农夫汗流浃背。
不如春日的酒瓮自然生香,蜜蜂代为耕耘鲜花作米。
首日微沸如鱼吐泡沫,次日酒液旋转清光浮动。
三日开瓮香气满城,快倾银瓶无需拨酒珠。
百钱一斗浓醇无声,似甘露微浊胜醍醐清冽。
君不见南园采花蜂群如雨,上天教我酿酒醉倒先生。
先生年来贫困彻骨,向人讨米何曾获得。
世间万事皆虚幻,蜜蜂远胜监河侯。
以上为【蜜酒歌,并叙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蜜酒:蜂蜜酿制的酒,《本草纲目》“蜜酒,孙真人曰治风疹”
2. 真珠为浆:化用《楚辞·招魂》“瑶浆蜜勺,实羽觞些”
3. 醍醐:酥酪精粹,《涅槃经》“从乳出酪,从酪出酥,从生酥出熟酥,熟酥出醍醐”
4. 监河侯:《庄子·外物》贷粟典故,喻空头许诺
5. 银瓶:酒器,杜甫《少年行》“指点银瓶索酒尝”
6. 鱼吐沫:酿酒初沸状,《齐民要术》“鱼眼沸,微有声”
7. 眩转:酒液发酵旋转,《酒经》“酒初熟,旋涡如目”
以上为【蜜酒歌,并叙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“真珠玉醴”的奢华意象反衬起兴,通过“蜂耕花米”的自然妙喻与“三日开瓮”的酿造时序,构建出天人合一的酿酒哲学。苏轼巧妙将“监河侯”的典故与蜜蜂的勤勉相对照,在“穷到骨”的自嘲中展现超脱物质困顿的精神自由,体现宋诗化俗为雅的典型特征。
以上为【蜜酒歌,并叙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言歌行以十四句完成“理想-过程-现实-哲理”的递进结构。前四句以对比手法破题:将人工酿造的“汗流泚”与自然酿造的“春瓮香”对照,创造“蜂耕花米”的奇特意象,既合酿酒原理又暗含道家无为思想。中四句细致描写发酵过程:“鱼吐沫”状初沸之微,“眩转活”写酒液之动,“香满城”极言酒成之盛,“泻银瓶”凸显畅饮之快,四个阶段如画卷展开。后六句转入现实感慨:“百钱一斗”的平民价格与“甘露醍醐”的极品品质形成反差;“采花蜂似雨”的壮观景象,既实指南园蜂群,更喻自然馈赠之丰;结句“蜜蜂胜监河侯”的论断,将庄子的哲学寓言转化为对现实世态的讽刺,在幽默中见出诗人安贫乐道的豁达胸怀。
以上为【蜜酒歌,并叙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:“‘蜂为耕耘花作米’七字,真得造化玄机,在东坡饮食诗中独标逸韵。”
2. 纪昀《评苏文忠公诗集》:“通篇气脉从李白《襄阳歌》‘遥看汉水鸭头绿’化出,而‘世间万事真悠悠’更见宋人理趣。”
3. 汪师韩《苏诗选评笺释》:“后六句忽作谐语,与杜诗‘囊空恐羞涩,留得一钱看’同属苦中作乐,而东坡更见超脱。”
4. 赵克宜《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》:“‘一日’‘二日’‘三日’铺叙法,本自《豳风·七月》来,而用于咏酿酒,尤觉生动。”
5. 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:“此诗将蜜蜂采蜜与庄子寓言熔铸一炉,在最平凡的酿蜜过程中发现宇宙真理,正是东坡‘活法’诗学的完美体现。”
以上为【蜜酒歌,并叙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