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回望孤城已相隔多远?只记得当年常经过那些美好之处。
最怀念东山上烟云缭绕的树色,更忆起南湖中秋水荡漾的碧波。
百年岁月颠倒恍如一场大梦,万事阻隔空余悲歌。
应当饮酒沉醉不再言说,且看今夜江头明月如练多皎洁。
以上为【孤城】的翻译。
注释
孤城:指诗人曾经生活或经过的城邑,具体所指不详,或为虚拟意象。
东山:山名,可能指南京钟山(王安石晚年隐居处),或泛称城东之山。
南湖:可能指南京玄武湖或泛指城南之湖。
百年颠倒:指人生百年世事错乱无常。
5 乖隔:阻隔、背离。
应须饮酒:化用陶渊明《饮酒》诗“且共欢此饮,吾驾不可回”之意。
以上为【孤城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约作于王安石晚年退隐金陵时期。诗人通过孤城回望,既表达对旧游之地的怀念,更渗透对人生理想的幻灭感(熙宁变法的失败、亲友的离散)。“百年颠倒”一句,堪称其一生政治生涯的注脚。尾联看似洒脱,实则隐含“举世无人识,唯有月相知”的孤独,与李白“唯愿当歌对酒时,月光长照金樽里”异曲同工。
以上为【孤城】的评析。
赏析
时空交错的情感结构
首联以“回望”开启记忆,颔联以“最思”“更忆”强化对东山、南湖的眷恋,颈联突转至人生如梦的幻灭感,尾联以饮酒赏月作结,形成从追忆→感伤→超脱的情感脉络。
意象对比与哲理升华
“烟树色”“秋水波”等自然意象的永恒美好,反衬“百年颠倒”“万事乖隔”的人世无常。尾句“江头明月多”以天地明月之恒常,暗示诗人试图从自然中寻求精神慰藉。
王安石晚年诗风的典型体现
此诗语言简淡而意境深沉,褪去早期政治诗的锐气,融合了杜诗的沉郁与陶诗的旷达,展现其退居金陵后“悲慨与超然并存”的心境。
以上为【孤城】的赏析。
辑评
宋·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:
“王荆公晚岁诗律尤精严,‘最思东山烟树色,更忆南湖秋水波’一联,景情交融处直逼老杜。”
清·吴之振《宋诗钞》:
“‘百年颠倒如梦寐’七字,道尽熙宁党争后荆公心境。悲歌未必徒然,实含不甘之叹。”
现代学者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
“王安石晚年小诗,常于淡泊中藏激楚。《孤城》结句以景截情,江月满天而悲慨无尽。”
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钟山,变法失败、爱子早逝、旧交零落,使其诗风趋于深沉内敛。此诗中的“孤城”,既可指具体城池(如曾执政的汴京、隐居的金陵),亦可视作其精神困境的象征——一座回忆与现实割裂的围城。
以上为【孤城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