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岁末时光飞逝,景物催人感伤,而我正闲居无事,缓缓举杯饮酒。
在西湖边欢饮至傍晚,信步转向北岸水渚,悠然漫行。
众人席地而坐,不拘长幼尊卑;随意行走,不避山涧丘冈。
早已知晓寒冬过后荠菜与麦苗已悄然转青,近来稍觉榆树柳枝也泛出微黄。
春意盎然,生机渐起;湖面波光潋滟,夜色尚未到中宵。
水天之间,鸥鹭安栖静谧;月下松林桧树,散发淡淡清香。
面对如此暮景,心中感慨时光易逝;思念故人,更添几分凄凉。
难道身边就没有一位可共谈的老兵吗?我心中始终惦念着两位欧阳兄弟。
我的志趣如麋鹿般归隐山野,而你的才德却如圭璋般高贵杰出。
这样的聚会恐怕难再有,这份情谊也绝不可忘怀。
以上为【小饮西湖,怀欧阳叔弼兄弟,赠赵景贶、陈履常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小饮西湖:指在杭州西湖边举行的一次小型宴饮。苏轼曾两任杭州官职,对西湖感情深厚。
2. 欧阳叔弼兄弟:即欧阳棐(字叔弼)及其兄欧阳发,皆为欧阳修之子,与苏轼交好。
3. 赵景贶、陈履常:赵令畤(字景贶),宋宗室,文学家;陈履常即陈师道,字履常,北宋著名诗人,江西诗派代表人物。二人皆与苏轼有交往。
4. 岁暮自急景:岁末时节,光阴飞逝。“急景”谓短暂急促的时光。
5. 缓觞:缓缓饮酒。“觞”为古代酒器,此处代指饮酒。
6. 北渚:北面的水中小洲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有“夕济兮西澨,驻予马兮北渚”,后常用以描写水边景色。
7. 地坐略少长:席地而坐,不拘长幼之序,形容气氛融洽随意。
8. 意行无涧冈:随心所欲地行走,不避山涧丘陵,表现闲适自在的心境。
9. 荠麦青:荠菜和麦苗在冬末初春返青,象征春意萌动。
10. 盎盎、潋潋:皆为叠音词。“盎盎”形容春气充盈;“潋潋”形容水波荡漾、光色流动之貌。
以上为【小饮西湖,怀欧阳叔弼兄弟,赠赵景贶、陈履常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作于苏轼晚年闲居之时,借西湖晚饮之景,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喟与对友人的深切怀念。全诗情景交融,由景入情,从自然春意萌动写到内心情感波动,结构自然流畅。诗人以“我闲方缓觞”开篇,与“岁暮自急景”形成鲜明对照,凸显其超然物外却又无法摆脱人生迟暮之感的矛盾心境。诗中既有对自然细微变化的敏锐观察(如“稍喜榆柳黄”),也有对友情的真挚表达。结尾“此会不可再,此欢不可忘”语浅情深,余韵悠长,体现苏轼晚年诗风趋于沉静深远的特点。
以上为【小饮西湖,怀欧阳叔弼兄弟,赠赵景贶、陈履常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为苏轼晚年所作,风格冲淡平和,寓深情于景语之中。首联以“岁暮急景”与“我闲缓觞”对比,既见时间之紧迫,又显心境之从容,奠定全诗张力。颔联写游赏路线,动静结合,展现闲适生活图景。颈联言坐姿与行迹,突出宾主无间、洒脱自然的人际氛围。
中间四联写景尤为精妙:“久知荠麦青,稍喜榆柳黄”一句,以“久知”与“稍喜”递进,写出诗人对春意到来的期待与欣慰;“盎盎春欲动”承上启下,将自然生机与内心情绪融为一体。“潋潋夜未央”转写夜景,引出“水天鸥鹭静,月露松桧香”的幽美画面,视听嗅觉交织,意境空灵澄澈。
后半转入抒情,“抚景方晼晚”点明暮色中的迟暮之感,“怀人重凄凉”直抒胸臆。提及“老兵”与“两欧阳”,既流露孤独,又寄托深情。尾联以“不可再”“不可忘”作结,语短情长,令人回味无穷。全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厚,体现了苏轼“绚烂归于平淡”的艺术境界。
以上为【小饮西湖,怀欧阳叔弼兄弟,赠赵景贶、陈履常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纪评苏诗》卷三十七:“此诗清婉有致,写景如画,而情寓其中,非徒模山范水者比。”
2. 清·冯应榴《苏文忠公诗合注》引查慎行评:“‘久知荠麦青,稍喜榆柳黄’,写冬尽春初之候,细极毫芒,东坡善于体物如此。”
3. 清·翁方纲《石洲诗话》卷三:“东坡晚年诗多萧散,如‘水天鸥鹭静,月露松桧香’,不假雕饰,自然高远。”
4. 《宋诗钞·东坡诗钞》评:“情景交融,语淡而情浓,结处尤见真挚,所谓‘此欢不可忘’者,非一时之兴会,乃平生之知己也。”
5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东坡集中此类小品,最能见其性情。不矜才,不使气,但写眼前景、心中事,而风味自远。”
以上为【小饮西湖,怀欧阳叔弼兄弟,赠赵景贶、陈履常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