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翰林院新款砚台世人争相传颂,
更何况是用蛮溪绿石精心雕镌。
可叹我长久以来未有珍奇之物,
愧对您持砚相赠还有美妙诗篇。
久埋南方瘴雾中取出依然温润,
一取春水洗涤更显色泽鲜妍。
这砚色与故人袍色恰相似,
论及坚贞本性于此亦是相同。
以上为【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】的翻译。
注释
元珍:丁宝臣字元珍,王安石友人,时任峡州判官
绿石砚:广东端溪绿石所制砚台,即绿端砚
玉堂新样:翰林院定制砚台款式,玉堂指翰林院
蛮溪:指端溪,唐代属蛮荒之地
瘴雾:南方山林湿热蒸郁之气
春波:春水,此处指洗砚用水
袍色:古代青袍多指低级官员常服
论心:衡量内在品质
以上为【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通过咏砚寄寓深沉情谊,展现宋诗“以才学为诗”的特质。前两联以“玉堂新样”与“蛮溪绿石”对举,暗含朝堂与野逸的张力;后两联以“洗更鲜”“袍色似”串联物性与人情,在寻常赠答中升华出君子固守本心的精神共鸣。全诗将实用器物转化为道德象征,体现王安石晚年淡泊中见坚贞的心境。
以上为【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】的评析。
赏析
首联以社会轰动效应(“世争传”)与特殊材质(“蛮溪绿石”)凸显砚台珍贵,颔联以“嗟我”“愧君”的谦逊姿态承转,颈联运用意象转化:久埋瘴雾暗喻人生磨难,春波洗鲜象征品格淬炼,尾联巧妙联结砚色与袍色,以“同坚”收束全篇,既赞砚质坚硬,更颂友情坚贞。诗中“看犹湿”“洗更鲜”的动态描写,赋予绿石以生命质感,与结句“论心”形成物我相融的意境。此作将酬答诗常见的客套转化为对精神契合度的深层探讨,展现王安石晚年诗风返璞归真的特质。
以上为【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】的赏析。
辑评
宋·李壁《王荆公诗注》:“‘久埋瘴雾’一联,既状绿石特性,复见公涉世不改之操。”
清·吴之振《宋诗钞》:“荆公咏物多存寄托,此诗砚石与人品双关,虚实处俱见手法。”
今人傅璇琮《王安石研究》:“以玉堂器物与蛮溪石材对举,体现王安石调和庙堂与山林的独特心态。”
莫砺锋《江西诗派研究》:“‘论心于此亦同坚’句,将宋诗理趣自然融入人情,开后来诚斋体先声。”
以上为【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