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五更的钟漏声声催逼时光,
四季推移循环往复不曾停歇。
帷帐里残灯将尽刚熄火焰,
炉中焚香早已化作灰烬。
渐渐感到春意逼近芙蓉绣枕,
顿时觉得寒意消融在竹叶酒杯。
守岁的人家想必都未曾入眠,
刻骨相思又怎能借梦魂相会?
以上为【除夜有怀】的翻译。
注释
钟漏:古代报时工具,铜壶滴漏与钟声并称
四气推迁:《礼记·月令》四季之气循环往复
芙蓉枕:绣有芙蓉图案的枕头,喻春意临近
竹叶杯:盛竹叶青酒的酒杯,鲍照《梦归乡》“饮竹叶余几杯”
守岁:晋代周处《风土记》“除夕达旦不眠,谓之守岁”
以上为【除夜有怀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“钟漏催”与“四气回”开篇,构建永恒与瞬息的哲学张力。中二联通过“残灯去焰”“香气成灰”的消逝意象,与“春逼芙蓉”“寒销竹叶”的新生意象形成鲜明对比,暗喻生命荣枯的自然规律。尾联将个人相思置于全民守岁的集体背景中,在节庆喧闹中反衬出灵魂的孤寂,深化了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的人类共通情感。
以上为【除夜有怀】的评析。
赏析
全诗蕴含三重时间维度:首联的宇宙时间(钟漏四气)、颔联的物理时间(灯焰香灰)、颈联的生理时间(春逼寒销),最终在尾联汇聚为心理时间(相思梦魂)。诗人巧妙运用“才去”与“尽成”的完成态、“渐看”与“顿觉”的进行态,展现时间流逝的层次感。特别是“春逼芙蓉枕”的拟人化描写,将抽象季节转化为具象压迫,与后来李清照“乍暖还寒时候”异曲同工。这种对时间感知的立体呈现,使该诗超越一般节令诗,成为盛唐生命哲学的诗意表达。
以上为【除夜有怀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·高棅《唐诗品汇》:“孟公《除夜》诗,‘渐看’‘顿觉’四字,写尽阴阳消长之机,乃知襄阳非徒清浅。”
清·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:“‘帐里残灯’一联,即晏殊‘炉香静逐游丝转’所本,而孟诗更见苍秀。”
近代·闻一多《唐诗杂论》:“孟浩然能在日常节序中注入玄学思考,‘四气推迁’句实为盛唐生命意识的典型表征。”
当代·李景白《孟浩然诗集校注》:“此诗尾联暗用《古诗十九首》‘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’意境,而转为庄重沉郁。”
日本·川合康三《终南山的变容》:“孟浩然通过守岁习俗将个人时间与社会时间重叠,展现唐代士人时间观念的复合性。”
以上为【除夜有怀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