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一派青山景色清幽,前人开拓的田地被后代继承。
后人获得田亩莫要狂喜,只因还有再来收取的人在后头。
以上为【书扇示门人】的翻译。
注释
门人:弟子或下属。
一派:一片。
前人田地:既指实际田产,也喻指功业、财富等社会资源。
以上为【书扇示门人】的注释。
评析
诗歌通过田园易主的日常现象,揭示世间万物永恒流转的规律,表达了对功利主义的超越性思考,倡导以动态眼光看待个人得失,体现了宋代士大夫“以理节情”的文化特质。
此诗因其深刻的普世哲理,演化出多种民间版本(如“前人栽树后人凉”),更成为劝诫奢靡之风的常用典故。当代常被引用于可持续发展、文化遗产保护等议题的讨论中。
这首诗以最简练的文字构建了最阔大的哲学视野,堪称宋代理趣诗的典范之作。其揭示的循环规律,既可用于个人修养,也可扩展至文明演进,具有恒久的启示意义。
以上为【书扇示门人】的评析。
赏析
隐喻系统的多层建构
表层:田园继承的自然现象
中层:社会财富的流转规律
深层:历史兴替的永恒法则(可与《岳阳楼记》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”互文)
链式递进的逻辑结构
采用“前人—后人—后后人”的三段递进,形成时空循环链,类似《庄子》“薪火相传”的哲学表达。
劝诫艺术的双重指向
对“后人”的警示:戒骄戒躁,勿贪占一时之利
对“门人”的教导:培养豁达的历史观(范仲淹多次捐田设义庄,身体力行此理念)
语言风格的返璞归真
全诗如口语般浅白,却暗合古典诗歌“卒章显志”传统,末句如禅宗偈语般发人深省。
以上为【书扇示门人】的赏析。
辑评
宋代《青箱杂记》:
“范文正公此诗虽俚而理切,乃士大夫保家守成之药石也。”
明代李贽《焚书》:
“‘还有收人在后头’七字,道尽千古兴亡,较之‘旧时王谢堂前燕’更显冷峻。”
清代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(虽评唐诗亦适用):
“宋人说理诗能如此不动声色,方不至堕入头巾气。”
现代钱穆《国史大纲》:
“范仲淹此诗展现宋代士人特有的历史通透感,与《资治通鉴》‘监前世之兴衰’的史观一脉相承。”
以上为【书扇示门人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