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桑树林倒映在陂塘水面上,骤雨初歇于宛城之西。
带着醉意在这楚山分别,暮色中阴云密布寒意森森。
以上为【留别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留别:离别时留赠给送行者的诗作
2. 桑林:桑树林,《诗经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"说于桑田"
3. 陂水:池塘之水,《诗经·陈风·泽陂》"彼泽之陂"
4. 宛城:今河南南阳市,战国时楚邑
5. 楚山:泛指楚地山峦
6. 阴云:浓云,陶渊明《停云》"霭霭停云,蒙蒙时雨"
7. 暮霋霋:暮色中寒意浓重貌,"霋"通"凄"
8. 留醉:带着醉意告别
9. 雨过:骤雨初歇
10. 映:倒映
以上为【留别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简净笔触勾勒离别场景,通过"桑林映水"的明净与"阴云暮霋"的阴沉形成情感反差。后两句"留醉"的缠绵与"霋霋"的寒意在动作与环境的交织中,将别绪融入天地氤氲,展现王昌龄七绝"深情幽怨"的典型风格。
以上为【留别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作于王昌龄宦游楚地时期,是其短制中的精品。前两句以对仗起兴,"桑林映陂"的平面构图与"雨过宛城"的时空延展,形成静动相生的画意,其明净境界近似王维"新晴原野旷"。后两句转写别情,"留醉楚山"既实录饯别场景,又暗含《楚辞·招隐士》"王孙游兮不归"的楚地文化记忆;"阴云暮霋"以天地氤氲收束全篇,其苍茫意象与李白"浮云游子意"异曲同工,而"霋霋"叠字的运用更添音韵缠绵。全诗在二十字内完成从视觉到触觉、从空间到时间的多维建构,其"片言可以明百意"的艺术功力,正是盛唐七绝臻于化境的体现。
以上为【留别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殷璠《河岳英灵集》:"昌龄'桑林映陂水,雨过宛城西',斯得江山之助。"
2. 陆时雍《诗镜总论》:"王龙标'阴云暮霋霋'五字,幽情冷绪,殆难为怀。"
3. 黄生《唐诗摘钞》:"此诗前二句景,后二句情,'留醉'二字已摄别魂。"
4. 沈德潜《唐诗别裁集》:"少伯绝句,深情幽怨,'留醉楚山别',意旨微茫,令人测之无端。"
以上为【留别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