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仙山之上没有石髓可采,人生在世,悲叹这短暂的寄居。
只待那玉膏自然流淌,千年光阴也不过如朝夕之间。
你这位来自青州的老友(酒的拟人),本不属于我这偏僻之地,
却慷慨惠然前来相伴,可知我厌恶市井浊酒的粗劣。
我亲自开瓶,自洗杯盏,虽无丰盛菜肴果品相配,
却在门前听见叩门之声,拆开包裹,竟得一尾鲜鱼与尺素书信。
以上为【次韵赵令铄惠酒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。
2. 赵令铄:北宋宗室,字子涵,与苏轼有诗酒往来。
3. 神山:传说中的仙山,如蓬莱、方丈等。
4. 石髓:古人认为仙山中有石髓,服之可长生不老。
5. 暂寓:短暂寄居人间,谓人生短暂。
6. 玉膏:传说中的仙液,饮之可成仙,此处喻美酒。
7. 青州老从事:用唐代孟郊《送别》“青州从事酒”典故,代指美酒。古称好酒为“青州从事”,劣酒为“平原督邮”。
8. 鬲上非所部:鬲(gé)为地名,属古代齐国,此处或为苏轼自指贬所或居处,言酒本不在其地,因友人馈赠而来。
9. 市酤:市井所售之酒,指普通劣酒。
10. 尺素:古人书信,多写于一尺长的绢帛上,故称“尺素”。
以上为【次韵赵令铄惠酒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次韵赵令铄赠酒之作,借酒抒怀,融神仙传说、人生哲思与友情酬答于一体。诗中以“石髓”“玉膏”喻仙品,暗指美酒,既表达对超脱尘世的向往,又感慨人生短暂。后半转写现实中的温情:友人赠酒,还附鱼与书信,细节温馨,见真挚情谊。全诗虚实相生,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,体现苏轼于困顿中仍葆有的旷达与雅趣。
以上为【次韵赵令铄惠酒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结构精巧,前四句由仙道起笔,营造出缥缈意境。“神山无石髓”一语双关,既写现实中无法得仙药,亦暗喻理想难求;“千载真旦暮”则化用《庄子》“莫寿于殇子,而彭祖为夭”之意,以相对主义视角消解生死焦虑,展现苏轼特有的哲思深度。后六句转入日常场景,语气亲切自然。“青州老从事”以拟人手法赋予酒以人格,幽默风趣,又见珍视之情。末二句尤为生动,“听剥啄”写期待之态,“烹鱼得尺素”出人意表,将物质馈赠与精神交流融为一体,平淡中见深情。全诗从虚入实,由幻归真,体现了苏轼“外儒内道”的思想底色与“凡物皆可为诗”的艺术境界。
以上为【次韵赵令铄惠酒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纪评苏诗》卷二十:“此诗以仙语发端,而归于家常,所谓‘绚烂之极,归于平淡’者也。”
2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‘青州老从事’一句,巧用典故而不露痕迹,苏子善谑如此。”
3. 《瓯北诗话》卷五:“东坡和韵之作,往往能翻新出奇,不蹈袭原意,此诗即其一例。”
4. 《唐宋诗醇》:“通篇无一语直言感激,而情意自见,此所以为妙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赵令铄惠酒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