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生生长匡庐山,山中读书三十年。
旧闻饮水师颜渊,不知治剧乃所便。
偷儿夜探黑白丸,奋髯忽逢朱子元。
半年群盗诛七百,谁信家书藏九千。
春风无事秋月闲,红妆执乐豪且妍。
紫衫玉带两部全,琵琶一抹四十弦。
客来留饮不计钱,齐人爱公如子产。
儿啼卧路呼不还,我惭山郡空留连。
晓来颠风尘暗天,我思其由岂坐悭。
作诗愧谢公笑欢,归来瑟缩愈不安。
要当啖公八百里,豪气一洗儒生酸。
翻译
先生您生长在庐山之中,曾在山中读书三十年。
早年听说您效法颜回安贫乐道、饮水自守,却不知您处理繁重政务也如此得心应手。
盗贼夜行偷取黑白弹丸(暗指作乱),却意外撞上朱子元般刚正的官员;
短短半年间剿灭群盗七百人,谁会相信您家中还藏有九千卷书信文书?
春日闲适,秋月清朗,您府中红妆女子执乐演奏,豪放而美丽。
身着紫衫玉带,两部乐工齐备,琵琶一拨便响彻四十弦。
宾客来时您留饮从不计较钱财,齐地百姓爱戴您如同当年爱戴子产一般。
孩子在路上哭泣也不回头回家,我却惭愧自己只是个空守山城的地方官,只能徒然滞留。
您的牙兵和部吏笑我寒酸,邀请您饮酒对您来说毫无困难。
您还约束家奴为歌伎购买花钿,熏香衣裳、梳理头发,通宵不眠地准备宴乐。
清晨狂风大作,尘土蔽天,我思索此事缘由,难道是因为我过于吝啬节俭而不合时宜?
于是写诗致歉感谢,您读后笑而欢悦,可我归来后反而更加局促不安。
真该请您享用八百里牛牲般的盛宴,以豪迈之气洗尽我这书生的酸腐之味!
以上为【约公择饮是日大风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公择:即李常,字公择,北宋文学家,苏轼好友,曾读书于庐山白石僧舍,藏书甚富。
2. 匡庐山:即庐山,因汉代匡俗兄弟隐居于此得名。
3. 饮水师颜渊:语出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形容安贫乐道。
4. 治剧:处理繁重复杂的政务。
5. 偷儿夜探黑白丸:汉代长安有少年盗贼分黑白丸杀人,黑丸杀武吏,白丸杀文吏(见《汉书·尹赏传》),此处借指盗贼猖獗。
6. 奋髯忽逢朱子元:朱子元事迹不详,或为虚构人物,“奋髯”形容刚正威严之态,喻指执法严厉的官员。
7. 家书藏九千:指李公择博学多藏书,《宋史》载其“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,储书九千余卷”。
8. 红妆执乐豪且妍:形容宴会上歌伎盛装奏乐,风采豪丽。
9. 紫衫玉带两部全:唐代及宋代高级官员服饰,紫衫玉带为贵官之服;“两部”指乐队分为两部,如鼓笛部、弦乐部等。
10. 啖公八百里:用晋代王恺有牛名“八百里驳”,后被辛弃疾词“八百里分麾下炙”化用,此处指宰牛设宴款待,象征豪举。
以上为【约公择饮是日大风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赠友人李公择(李常)之作,作于李公择任地方官期间。全诗以戏谑、调侃而又充满敬意的笔调,描绘了李公择既能治政又能享乐的非凡风采,同时反衬出诗人自身的窘迫与自省。诗中融合典故、现实描写与自我嘲讽,既表现了对友人才能与气度的钦佩,也流露出仕途困顿中的复杂心理。语言跌宕起伏,风格豪放中见细腻,体现了苏轼典型的“以文为诗”与“寓庄于谐”的艺术特色。
以上为【约公择饮是日大风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清晰,层次分明,前半颂扬李公择文武兼资、治乱有方,后半转入自我对照与反思,最终以豪语作结,情感由敬仰到自嘲再到向往,跌宕有致。
开篇以“匡庐山”点出李公择早年苦读经历,奠定其儒者本色;继而转折指出其非仅清修之士,更能“治剧”,展现干才。中间“半年群盗诛七百”一句气势凌厉,凸显政绩卓著;“家书藏九千”则回归其学者身份,文武双全形象跃然纸上。
随后转入生活场景描写,“春风无事”至“琵琶一抹四十弦”,极写宴乐之盛,看似铺陈奢华,实则暗含对其从容治政、张弛有度的赞美。
“客来留饮不计钱”以下,通过百姓爱戴、属吏拥戴等侧面描写,进一步烘托其人格魅力。而诗人自比“山郡”小官,“儿啼卧路”与“我惭”形成强烈对比,凸显内心落差。
结尾处风起尘扬,引发哲思——是否因己之“悭”(吝啬、拘谨)而不得欢愉?遂作诗致谢,然“归来瑟缩愈不安”,可见其精神困境。末句“要当啖公八百里”突发奇想,欲以极致豪情涤荡书生气,既是向友人致敬,亦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。
全诗用典密集却不晦涩,叙事、抒情、议论交融,语言诙谐而意蕴深沉,充分展现了苏轼诗歌“嬉笑怒骂皆成文章”的独特风貌。
以上为【约公择饮是日大风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纪评苏诗》(清·纪昀):“此诗杂用典故,纵横驰骤,然脉络分明,戏中有敬,谑中有叹,东坡特擅长此类投赠之作。”
2. 《苏诗选注》(清代张道):“‘作诗愧谢公笑欢,归来瑟缩愈不安’二语,写出迂儒窘态,而豪气一洗儒生酸,又翻出一层境界,可谓善转。”
3. 《宋诗精华录》(近人陈衍):“公择藏书九千卷,东坡借此入诗,不惟记实,且见其腹笥之富。‘黑白丸’‘朱子元’等语,奇崛有汉魏风。”
4. 《栾城遗言》(苏辙语录):“兄每作投赠诗,必出入经史,托物寓意,非止酬应而已。”(虽非直接评此诗,但可佐证苏轼此类诗作风格)
5. 《历代诗话》引《苕溪渔隐丛话》:“东坡与李公择最善,诗中屡见称述。此篇极写其风流治绩,而自伤局促,情真语挚。”
以上为【约公择饮是日大风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