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鉴赏

深入解读经典诗词,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。

孟子 · 第十二卷 · 告子下 · 第六节

淳于髡曰:“先名实者,为人也;后名实者,自为也。
夫子在三卿之中,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,仁者固如此乎?”
孟子曰:“居下位,不以贤事不肖者,伯夷也;五就汤,五就桀者,伊尹也;不恶污君,不辞小官者,柳下惠也。
三子者不同道,其趋一也。
一者何也?
曰:仁也。
君子亦仁而已矣,何必同?”
曰:“鲁缪公之时,公仪子为政,子柳、子思为臣,鲁之削也滋甚。
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!”
曰:“虞不用百里奚而亡,秦穆公用之而霸。
不用贤则亡,削何可得与?”
曰:“昔者王豹处于淇,而河西善讴;绵驹处于高唐,而齐右善歌;华周、杞梁之妻善哭其夫,而变国俗。
有诸内必形诸外。
为其事而无其功者,髡未尝睹之也。
是故无贤者也,有则髡必识之。”
曰:“孔子为鲁司寇,不用,从而祭,燔肉不至,不税冕而行。
不知者以为为肉也。
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。
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,不欲为苟去。
君子之所为,众人固不识也。”

翻译

展开更多

注释

展开更多

赏析

展开更多

拼音版

展开更多

孟子作品

推荐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