迎旭凌绝嶝,映泫归溆浦。
钻燧断山木,掩岸墐石户。
结架非丹甍,藉田资宿莽。
同游息心客,暧然若可睹。
翻译
迎着晨光,登上陡峭的山径;在闪烁的波光映照下,回到岸边的僧舍。
(僧人们)钻木取火,砍伐山中的树木;修整岸壁,用泥土涂塞石门。
搭建的屋架并非华丽的殿宇,耕种的田地依靠着经冬的野草。
与我同游的,都是息心忘俗的修道者,他们的容颜在晨光中温和可亲。
清朗的天空中飘荡着浮烟,寂静的山林里回响着法鼓之声。
(在此心境下)忘却机心,可与鸥鲦亲近;涵养生命,能驯服兕虎。
眺望山岭,心中向往着灵鹫山(佛国);延展心绪,念念不忘西方净土。
若能修行四无量心的观想,便能永远超脱三界轮回之苦。
以上为【登石室饭僧诗】的翻译。
注释
石室:指山中僧人所居的石窟或屋舍。
饭僧:供养僧侣饭食。
迎旭:迎着朝阳。
绝嶝:陡峭的石阶。
映泫:指阳光映照下水面波光闪烁的样子。
溆浦:水边。
钻燧:钻木取火。
掩岸墐石户:修整岸壁,用泥涂塞石门。墐,用泥涂塞。
结架:指搭建房屋。
丹甍:朱红色的屋脊,指华丽的建筑。
藉田:耕种田地。
宿莽:经冬不死的草。
息心客:指忘却尘俗、心境空灵的僧侣或修道者。
暧然:温和的样子。
法鼓:寺院中的鼓,用于集众、诵经等佛事。
忘怀狎鸥鯈:化用《列子》鸥鹭忘机典故,指人没有机心,异类亦可亲近。鯈,一种白色的小鱼。
摄生驯兕虎:摄生,养生;驯兕虎,驯服猛兽。此句亦形容心境平和,感化万物。
灵鹫:灵鹫山,在古印度,佛曾于此讲经,代指佛国。
净土:佛教称佛所居住的清净世界。
四等观:即四无量心:慈、悲、喜、舍。
三界:佛教术语,指众生所居的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
以上为【登石室饭僧诗】的注释。
评析
主题:此诗为一首山水佛理诗。记述了诗人清晨登山、拜访僧侣、共进斋饭的经过,描绘了山中清幽的景色与僧侣简朴的生活,并由此生发,表达了息心忘俗、向往净土、寻求超脱的佛学思想。
手法:
移步换景,叙事清晰:从“迎旭凌绝嶝”的登山,到“归溆浦”至僧舍,再到“钻燧”、“结架”的僧侣生活描写,线索分明。
景、事、理三层递进:前六句写景叙事,中六句由景入情,营造禅境,末四句由情入理,直接阐发佛理,结构严谨。
化用佛典,意蕴深沉:诗中“灵鹫”、“净土”、“四等观”、“三界”等均为佛家语,自然融入诗中,深化了主题。
以上为【登石室饭僧诗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谢灵运山水诗“有句皆幽,无言不玄”的特色,展现了他如何将山水审美与宗教哲思融为一体。
简朴的僧居与高洁的志趣:诗的开篇以极大的兴致描绘了登山访僧的过程。他对僧侣生活的观察尤为细致:“钻燧断山木”写其取火方式之古朴,“掩岸墐石户”写其居所之简陋,“结架非丹甍”写其建筑之素朴,“藉田资宿莽”写其耕种之自然。诗人不厌其烦地描绘这些细节,并非为了表现清苦,而是为了赞美这种返璞归真、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,并从中感受到“暧然若可睹”的温情与安宁。
清幽的禅境与忘我的体验:中间部分,诗人的笔触从外部环境转向内心感受。“清霄扬浮烟,空林响法鼓”,勾勒出一片空灵、寂静而又充满神圣感的禅修境界。在这片天地中,诗人感到自我的机心已然消弭,达到了“忘怀狎鸥鯈,摄生驯兕虎”的物我两忘、与道合一的境界。这是山水之美与宗教体验相互触发所产生的高峰体验。
终极的向往与哲理的升华:诗的结尾,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石室飞升,遥想印度的灵鹫山与西方的极乐净土。这表明他并不仅仅满足于山水之乐,而是在寻求最终的灵魂归宿。最后两句“若乘四等观,永拔三界苦”,是全诗思想的落脚点,明确指出要通过践行佛教的“慈、悲、喜、舍”四无量心,才能获得根本的解脱。这使得这首山水记游诗,最终升华为一首充满宗教虔诚的哲思之作。
以上为【登石室饭僧诗】的赏析。
辑评
(清)沈德潜《古诗源》:
“谢诗经营惨淡,钩深索隐,而一归自然。山水闲适,时遇理趣。如《登石室饭僧》诗,自‘钻燧’以下,历写僧家真景,至‘忘怀’二语,理趣渊水,不徒为櫽括经典也。”
(评点:沈德潜指出谢诗虽精心构思,但最终归于自然,并认为此诗真切地描写了僧侣生活,其中蕴含的理趣深邃,并非简单引用经典。)
黄节《谢康乐诗注》:
“康乐(谢灵运)此诗,山水、佛理,打成一片。‘望岭眷灵鹫,延心念净土’,是由实景入玄想;‘若乘四等观,永拔三界苦’,则是以玄理为归宿,此其诗境所以深杳也。”
(评点:黄节先生精辟地分析了此诗的结构,指出其如何从实景过渡到玄想,最终以佛理为归宿,从而造就了深邃的诗境。)
现代学者 叶笑雪《谢灵运诗选》:
“《登石室饭僧》是谢灵运佛理诗的代表。它完整地展现了一个由外而内、由景入禅、由禅至理的悟道过程。诗中的山水已不是单纯的审美对象,而是通向宗教解脱的阶梯与道场。”
(评点:叶笑雪先生从整体上把握此诗,认为它系统地展现了诗人通过山水体验而悟道的过程,山水在此成为了宗教精神的载体。)
以上为【登石室饭僧诗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