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兰花开时,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;如果人们不去采摘兰花却好像它仍然佩戴在身上,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?正是因为美好的东西具有感染力啊!今日的变故,并非我的过错。我常年行走四方,看到隆冬严寒时,荠麦却正开始茂盛地生长,一派生机盎然,既然荠麦能无畏寒冬,那么不利的环境对我又有什么影响呢?荠麦在寒冬生长茂盛的特性,是它所特有的。君子在世间所遇到的困难,也是他所可以克服的。一个君子是能处于不利的环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。
以上为【幽兰操】的翻译。
注释
此诗是韩愈托物言志的典范之作。诗人借兰花不因无人采摘而失其芬芳的品格,隐喻自身高尚的德行不因际遇坎坷而改变。诗中巧妙地将兰花、荠麦与君子进行对比映衬:兰花象征内在美质,荠麦象征在逆境中坚韧生存的普通生命力,而君子则兼具兰之内美与荠之韧性,其“伤”源于对理想和操守的执着坚守。全诗在回环往复的咏叹中,展现了诗人虽遭贬谪(此诗系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谪途中所作)但仍坚守道义、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,语言古朴,情感深沉,富于哲理。
幽兰操:古琴曲名,又名《猗兰操》。相传孔子周游列国,不得重用,归途中见幽谷兰花而感怀身世,作此曲。韩愈此诗为和续古意之作。
猗猗:长而美的样子,形容兰叶挺拔茂盛。
扬扬:形容香气远播。
不采而佩:无人采摘它来佩戴。
今天之旋:指当下仕途的回转、际遇。旋,回转、变化。
其曷为然:为什么会这样呢?曷,何。
以日以年: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。
贸贸:纷乱、弥漫的样子,形容雪霜盛大。
荠麦之茂:荠菜和麦苗却在冬天生长茂盛。此处“荠麦”应理解为耐寒植物,象征在逆境中生存。
尔觏:遇见你。觏,遇见。
君子之守:君子所坚守的操守、原则。
以上为【幽兰操】的注释。
评析
古诗《幽兰操》,是精擅琴艺的孔圣人自感生未逢时的绝世作品。唐代著名诗人韩愈曾作同名作品,以唱和孔子。全诗只有短短的六十四个字,却韵味十足,汲取了史诗与英雄传说的浩渺气质,带着兰花冷漠的美艳,但又说着人生的变动和永恒。
以上为【幽兰操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情感深沉,结构精巧。开头四句以兰起兴,奠定全诗高洁的基调,“不采而佩,于兰何伤”一句,展现出强大的精神自信与人格独立。中间部分笔锋一转,切入自身“行四方”、“日以年”的漂泊困境,并以“雪霜贸贸”喻指严酷的政治环境。然而,诗人并未消沉,而是以“荠麦之茂”展现出生命在逆境中勃发的生机,由此引出与“君子之伤”的对比。最后的“君子之伤,君子之守”乃全篇点睛之笔,将个人的感伤升华至对道义责任的自觉承担——真正的君子,其伤怀正源于其坚守,而坚守本身就是其价值所在。诗作用语古朴,意境深远,充分体现了韩愈“文为世范,行为士则”的儒家士大夫形象。
以上为【幽兰操】的赏析。
辑评
宋代·黄震《黄氏日钞》卷五十九:“《幽兰操》……言兰香自扬,不采何伤?我周行天下,久而遇雪霜之贸贸,然见荠麦之茂,感君子守道不变,如兰如荠,终必遇也。”
清代·王士禛《带经堂诗话》:“韩吏部《琴操》,自古寡和,如《幽兰操》‘荠麦之茂,荠麦之有。君子之伤,君子之守。’音节悲慨,格韵高古。”
清代·方世举《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》:“此诗盖以兰荠自比,谓兰虽见伤,不失其芳;荠虽当冬,终逢其茂。君子之道,否塞则隐,亨嘉则见,亦各守其常耳。”
现代·钱仲联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》:“此诗乃韩愈托兰荠以见志,其意悲怆而忠厚,怨悱而不怒,得《小雅》之遗音。”
以上为【幽兰操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