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垣三面缭逶迤,击鼓腾腾树赤旗。
新秋朝凉未见日,公早结束来何为。
分曹决胜约前定,百马攒蹄近相映。
毬惊杖奋合且离,红牛缨绂黄金羁。
此诚习战非为剧,岂若安坐行良图。
当今忠臣不可得,公马莫走须杀贼。
翻译
汴水泗水交汇于徐州城角,筑就的马球场平坦如刀削。
三面矮墙蜿蜒环绕,战鼓雷动赤旗高飘。
初秋清晨凉意未散旭日未升,张公早已装束齐整来到场中。
分队决胜预先约定,百马并蹄相映生辉。
马球飞惊球杖挥扬时分时合,红牛毛缨穗黄金马络头。
侧身转臂贴附马腹,霹雳声响处神珠飞驰。
远近跑动看似闲散,瞬息之间纷纭变幻。
险中求巧意气风发,欢呼声起壮士激昂。
这虽为练兵非戏耍,岂如安坐运筹良谋。
当今忠良之臣不可多得,公之战马莫空驰骋当杀敌寇。
以上为【汴泗交流赠张仆射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汴泗交流:汴水与泗水在徐州交汇,《元和郡县志》“徐州城,汴水泗水交流处”
2. 短垣:矮墙,《周礼·考工记》“墙厚三尺,崇三之”
3. 赤旗:红色旌旗,唐代军中用旗
4. 结束:装束整理,《史记·廉颇列传》“赵括既代廉颇,悉更约束”
5. 攒蹄:马匹并蹄奔驰,《齐民要术》“马攒蹄,则能走”
6. 黄金羁:黄金装饰的马络头,鲍照《代结客少年场行》“骢马金络头”
7. 神珠:指马毬,封演《封氏闻见记》“毬状小如拳,以轻韧木枵其中而朱之”
以上为【汴泗交流赠张仆射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韩愈谏诤张建封耽于击毬之作,在动态描写中蕴含深刻讽喻。前十四句以雷霆笔触再现马毬竞技场面,“霹雳应手神珠驰”七字写尽击毬之迅烈,“超遥散漫两闲暇”暗伏“玩物丧志”之机。末四句突转议论,以“此诚习战非为剧”的欲抑先扬,引出“安坐行良图”的正论,最终落在“公马莫走须杀贼”的铮铮谏言,完成从文学描写到政治规劝的升华,体现中唐儒学复兴运动中文人的忧患意识。
以上为【汴泗交流赠张仆射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古在结构上呈“蓄势-爆发”的独特设计。前十六句以排山倒海之势铺陈击毬场景:从场地设施(短垣、赤旗)到人员装备(红牛缨绂、黄金羁),从基本动作(侧身转臂)到战术变化(挥霍纷纭),层层推进的视觉盛宴最终汇入“欢声四合”的情感高潮。正当读者沉醉于竞技之美时,后四句如断崖飞瀑陡然转折,“此诚习战”的让步承认与“岂若安坐”的断然否定形成逻辑跳跃,最终以“须杀贼”的疾呼振聋发聩。韩愈巧妙运用兵法术语“分曹决胜”暗喻军政要务,在“毬惊杖奋”的娱乐性描写中埋设“忠臣难得”的严肃命题,其雄文健笔既承汉大赋铺陈遗风,又开宋人以议论为诗先河。
以上为【汴泗交流赠张仆射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黄震《黄氏日钞》:
“《汴泗交流》一篇,前绘击毬之状如睹其势,后论忠臣之责如闻其声,真得讽谕之体。”
2. 明·蒋之翘《韩昌黎集辑注》:
“退之此诗,绘事状物极工,而卒章之旨凛然,可见文人忠爱。”
3. 清·查慎行《十二家诗评》:
“前半叙述如画,后半议论警策,『公马莫走须杀贼』,直是当头棒喝。”
4. 清·方世举《兰丛诗话》:
“昌黎《赠张仆射》诗,于热闹场中忽作冷语,结句如暮鼓晨钟。”
以上为【汴泗交流赠张仆射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