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心中还有什么所求能让病体安宁?近年来我的心境如同古井,不再泛起波澜。
只是担心那些嬉戏玩瓦的孩童,竟把这寂静的心境当作清泠流动的一脉水来看待。
以上为【臂痛谒告,作三绝句示四君子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谒告:旧时官吏因病或事由向上级请求告假。
2. 四君子:指四位品德高尚的朋友,具体所指不详,或为当时与苏轼交好的士人。
3. 心有何求:反问语气,意为心中已无所求。
4. 遣病安:使疾病得以安宁,即治愈或缓解病痛。
5. 古井不生澜:比喻内心极为平静,不受外界影响。古井无波是佛道两家常用意象,形容心境澄澈宁静。
6. 戏瓦闲童子:玩耍陶瓦的儿童,象征无知而好奇的世俗之人。
7. 却作:反而看作。
8. 泠泠:形容水声清越,此处比喻水波流动之状。
9. 一水看:看作是一脉流动的水。
10. 绝句:四句诗,此为三首绝句中的其一。
以上为【臂痛谒告,作三绝句示四君子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因臂痛告假期间所作组诗之一,借病中心境抒写内心超然与对外界误解的淡淡忧虑。前两句言自己历经宦海沉浮,心已如古井无波,病痛亦不能扰其安宁;后两句笔锋一转,以“戏瓦闲童子”暗喻世俗之人难以理解高洁静定之境,反将寂然之心误认为仍有波动,流露出智者不被理解的孤寂。全诗语言简淡,意蕴深远,体现了苏轼晚年趋于内省、追求精神自守的思想境界。
以上为【臂痛谒告,作三绝句示四君子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以极简笔墨勾勒出诗人病中静修的精神世界。首句“心有何求遣病安”直抒胸臆,表达对病痛的淡然——非但不祈求痊愈,且已无欲无求。次句“年来古井不生澜”用典精妙,以“古井无波”喻内心久已超脱荣辱得失,体现出苏轼受儒释道融合思想影响下的精神定力。第三、四句转入讽喻:孩童戏瓦,不解静境,竟将无波之井误作流水,实则暗讽世人以动观静、以常情度高境的浅薄。这种误解虽不足为患,却仍令诗人略感“愁”,并非真愁,而是智者独醒的微妙孤独。全诗寓哲理于日常意象,含蓄隽永,堪称宋人理趣诗之典范。
以上为【臂痛谒告,作三绝句示四君子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诗补注》(查慎行):“此诗以静境喻心,而忧童子之妄测,盖谓高怀不遇解人也。”
2. 《纪批苏诗》(纪昀评点):“语极淡而意味深长,‘泠泠一水’之喻,妙在似是而非,可谓善设譬矣。”
3. 《宋诗钞》(吴之振等编):“东坡晚岁诗多归于冲澹,此作尤见其心迹澄明,外物不足以扰之。”
4. 《历代诗话》引《竹坡诗话》:“苏公屡经迁谪,心如止水,然犹虑世俗之不能知,故有‘闲童子’之叹,非自矜也,乃悲人之不达耳。”
以上为【臂痛谒告,作三绝句示四君子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