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刘顗在宫苑任职后,退隐于庐山石碑庵养老。顗是陕西人,原为进士出身而后改任武职,家中蓄养歌伎舞女。
苏轼写下此诗:
雕饰精美的弓箭挂在墙上,我以谈论军功为耻,宁愿笑对渔夫樵夫,与他们混迹为伍。
曾有太守乘五马高车亲来观看我射虎的英姿,又怎会担忧醉酒的守门小吏冒犯将军的尊严?
以上为【刘顗宫苑,退老于庐山石碑庵,顗,陕西人,本进士换武,家有声伎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刘顗(yǐ):北宋官员,陕西人,进士出身后改武职,晚年退居庐山石碑庵。
2. 宫苑:指皇家园林或宫廷机构,此处指刘顗曾在宫廷任职。
3. 退老于庐山石碑庵:退隐养老于庐山的石碑庵,表明其晚年归隐山林。
4. 换武:原为文官(进士),后改任武职,即“文换武”。
5. 声伎:指家中蓄养的歌女舞伎,反映其家境优渥、生活奢华。
6. 雕弓挂壁:装饰华美的弓挂在墙上,象征不再征战,弃武归隐。
7. 耻言勋:以谈论军功为可耻,体现淡泊名利之心。
8. 笑人渔樵便作群:乐于与渔夫樵夫为伍,表达亲近平民、超脱官场之意。
9. 五马:汉制太守乘坐五匹马拉的车,后世用“五马”代指太守或高官。
10. 醉尉恼将军:典出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,李广夜行被霸陵醉尉阻拦,后借指权贵受小吏轻慢。此处反用其意,言如今已不在意此类琐事。
以上为【刘顗宫苑,退老于庐山石碑庵,顗,陕西人,本进士换武,家有声伎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借咏刘顗退隐生活,抒发了苏轼本人对仕途荣辱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。诗中通过“雕弓挂壁”“耻言勋”等意象,表现了主人公淡泊名利、不慕功名的精神境界;而“笑人渔樵便作群”则流露出亲近自然、返璞归真的志趣。后两句用典巧妙,既回顾昔日英武风采,又以“不愁醉尉恼将军”反衬今日豁达从容之态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体现了苏轼一贯崇尚自然、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。
以上为【刘顗宫苑,退老于庐山石碑庵,顗,陕西人,本进士换武,家有声伎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言绝句虽短,却意蕴丰富。首句“雕弓挂壁耻言勋”以具象之物写抽象之情——弓虽精美却闲置高悬,暗示主人早已远离战阵;“耻言勋”三字尤为有力,非但不炫耀功业,反而视之为耻,凸显其精神境界之高洁。次句转向日常生活,“笑人渔樵便作群”,看似平淡,实则蕴含道家“返璞归真”的哲思,表现出对世俗等级的超越。后两句回忆往昔:“五马亲来看射虎”,极言当年声名显赫、英姿勃发;而“不愁醉尉恼将军”则一笔宕开,将今昔对照,说明如今心境已完全不同——昔日或有愤懑,今日唯余豁达。全诗结构紧凑,用典自然,情感由内敛至开阔,展现了苏轼诗歌中常见的“外枯中膏,似淡实美”的艺术风格。
以上为【刘顗宫苑,退老于庐山石碑庵,顗,陕西人,本进士换武,家有声伎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收录此诗,称其“语淡而味永,托兴遥深”。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二十三引冯舒语:“‘耻言勋’三字妙,写出英雄暮年心事。”
3. 清·查慎行《补注东坡编年诗》评曰:“借他人酒杯,浇自己块垒。此诗实为公自道也。”
4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评:“苏诗善以浅语藏深意,如此篇是也。”
5. 王水照《苏轼选集》指出:“此诗通过对刘顗退隐生活的描写,折射出苏轼自身对仕隐关系的思考,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和个人色彩。”
以上为【刘顗宫苑,退老于庐山石碑庵,顗,陕西人,本进士换武,家有声伎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