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群山簇拥仿佛连一道缝隙也无,
一会儿攀上峰顶一会儿坠入深谷,路途万千崎岖。
昨天早晨曾经过芙蓉渡,
最终寻到溪流源头那一线最初的清渠。
以上为【过鬆源晨炊漆公店六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鬆源:地名,在今江西弋阳。
晨炊:清晨生火做饭。
侧塞:拥挤堵塞状,形容山势逼仄。
上天下井:形容道路忽高忽低。
芙蓉渡:渡口名,或指荷花盛开的渡口。
溪源一线:溪流发源处如丝线般细微的水流。
以上为【过鬆源晨炊漆公店六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本诗以白描手法记录山行体验,暗含人生哲理。前两句用“侧塞千山”“上天下井”的夸张笔法,极写山势险峻与行路艰难,后两句笔锋一转,以“芙蓉渡”“溪源一线”展现豁然开朗之境。全诗通过空间感的剧烈转换,形成“困顿-探索-顿悟”的递进结构,既体现宋诗“以俗为雅”的审美追求,更以“寻源”意象隐喻探求真理需经历曲折的普世哲理。
以上为【过鬆源晨炊漆公店六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创作于杨万里任江东转运副使期间,展现了其“诚斋体”活泼自然的特色。首句“缝也无”以俗语入诗,将群山拟为密不透风的布帛;次句“万崎岖”与“上天下井”形成垂直空间的剧烈震荡,暗喻宦海浮沉。后两句以时间线索“昨朝”承接,用“寻到溪源一线初”收束全篇,既如实记录探源过程,又暗含“真理往往藏于细微之处”的禅机。全诗在纪实中寄寓理趣,堪称宋诗“理想交融”的典范。
以上为【过鬆源晨炊漆公店六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·延君寿《老生常谈》:“诚斋诗如《过鬆源》诸作,看似信口直述,而理趣浑成,此正从磨镕中得之。”
现代·钱锺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杨万里善写动态,'上天下井'四字令山道险峻具象化,后二句尤见宋人格物致知精神。”
周汝昌《杨万里选集》:“'一线初'三字最见功力,既合地理实情,又蕴新生之意,此诚斋独到处。”
以上为【过鬆源晨炊漆公店六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