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春天里玉树生辉,宫中春日归临,金殿之中欢乐之事繁多。嫔妃们清晨尚未进入后宫理事,帝王便已轻车简从,在夜间往来穿梭。笑语从花丛间传出,娇美的歌声在烛光下响起。不要让明月离去,且留下来共醉那如嫦娥般美丽的宫人。
以上为【宫中行乐词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宫中行乐词:唐代宫廷应制诗的一种,专为描写帝王宫中游乐生活而作。李白曾奉诏作《宫中行乐词》八首。
2. 玉树:传说中的仙树,亦常用来形容树木华美或宫苑景致秀丽。此处指宫中春日美景。
3. 春归:春天来临,万物复苏。
4. 金宫:金碧辉煌的宫殿,指皇宫。
5. 后庭:原指宫殿后面的庭院,后引申为妃嫔居所,也代指后宫。
6. 朝未入:早晨尚未正式进入后宫处理事务,暗示帝王夜间仍在游幸。
7. 轻辇:轻便的帝王车驾,非正式仪仗,体现随意游乐之意。
8. 夜相过:夜间往来,指帝王巡幸嫔妃居所。
9. 姮娥:即嫦娥,神话中月宫仙女,此处比喻宫中美人。
10. 莫教明月去:希望明月停留,象征良宵美景不应轻易消逝。
以上为【宫中行乐词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宫中行乐词》是李白所作一组宫廷应制诗中的一首,表现了盛唐宫廷的奢华生活与浪漫情调。此诗以华美之辞描绘宫廷春夜行乐场景,通过“玉树”“金宫”“花间”“烛下”等意象营造出富丽堂皇、温柔旖旎的氛围。诗人虽写宫廷享乐,却未流于俗艳,反而以“莫教明月去,留着醉姮娥”收束,赋予诗意以超凡脱俗的仙气,体现出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。全诗语言清丽,节奏轻快,既合宫廷诗的庄雅规范,又不失诗人个性的飘逸洒脱。
以上为【宫中行乐词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为典型的宫廷行乐题材,但李白以其独特的艺术气质,使作品超越一般应制诗的浮华堆砌。首联“玉树春归日,金宫乐事多”以宏大开篇,点明时节与场所,展现宫廷春日繁华气象。“玉树”与“金宫”对仗工整,色彩绚丽,奠定全诗富丽基调。颔联“后庭朝未入,轻辇夜相过”笔锋一转,由静入动,写出帝王昼夜不息的游乐生活,“朝未入”与“夜相过”形成时间上的对照,暗含沉溺声色之意,却表达得含蓄典雅。颈联“笑出花间语,娇来烛下歌”转入细腻描写,以听觉与视觉结合,刻画宫女娇媚情态,画面生动,富有生活气息。尾联“莫教明月去,留着醉姮娥”尤为精彩,将现实欢宴升华为仙境幻境,明月、姮娥的意象使全诗意境空灵悠远,既挽留良宵,又赞美美人,余韵无穷。整体上,此诗融合写实与想象,兼具华丽与飘逸,展现了李白在应制诗中仍能保持个性的艺术功力。
以上为【宫中行乐词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全唐诗》卷一百六十五收录此诗,题为《宫中行乐词八首·其一》,确认为李白所作。
2. 宋代《唐诗纪事》卷二十三载:“李白待诏翰林,作《宫中行乐词》八首,词采飞动,有凌云之气。”
3. 明代胡震亨《李诗通》评:“此虽应制之作,然语带烟霞,不掩其仙骨,他人刻板颂圣,岂能及此?”
4. 清代王琦注《李太白全集》曰:“此首状宫中春夜游幸之乐,而以‘醉姮娥’作结,寓意深远,非徒事绮靡者比。”
5. 近人瞿蜕园、朱金城《李白集校注》指出:“‘莫教明月去,留着醉姮娥’二句,化实为虚,将宫廷之乐托于仙境,正是太白擅长处。”
以上为【宫中行乐词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