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深深的庭院里,清明节已经过去,桃树李树刚刚绽放出点点红花。嫩绿的柳丝垂落,轻轻搭在玉石栏杆上,帘外细雨潇潇飘落,带来微微的寒意。傍晚雨停天晴,楼台水榭显得更加明丽,我已决心要在花前痛饮至醉。夜深人静,月光渐渐浸透走廊,我独自徘徊来去,心中涌起无限思绪,细细回味。
以上为【虞美人 · 深深庭院淸明过】的翻译。
注释
虞美人:词牌名。原为唐教坊曲名,始词见于敦煌曲子词。宋·王颐堂《碧鸡漫志·卷四·〈虞美人〉》云:「《脞(cuǒ)》称起于项籍『虞兮』之歌。予谓後世以此命名可也,曲起于当时,非也。曾子宣夫人魏氏作《虞美人草行》,有云:『三军散尽旌旗倒,玉帐佳人坐中老。香魂夜逐剑光飞,青血化为原上草。芳菲寂寞寄寒枝,旧曲闻来似敛眉。』又云:『当时遗事久成空,慷慨尊前为谁舞?』亦有就曲志其事者,世以为工。其词云:『帐前草草军情变,月下旌旗乱。褫衣推枕怆离情,远风吹下楚歌声、正三更。抚骓欲上重相顾,艳态花无主,手中莲锷凛秋霜。九泉归去是仙乡、恨茫茫。』黄载万追和之,压倒前辈矣。其词云:『世间离恨何时了?不为英雄少。楚歌声起伯图休,玉帐佳人血泪、满东流。 葛荒葵老芜城暮,玉貌知何处?至今芳草解婆娑,只有当年魂魄、未消磨。』按《益州草木记》:『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,如鸡冠花。叶两两相对,为唱《虞美人》曲,应拍而舞,他曲则否。』《贾氏谈录》:『褒斜山谷中有虞美人草,状如鸡冠,大叶相对。或唱《虞美人》,则两叶如人拊掌之状,颇中节拍。』《酉阳杂俎》云:『舞草,出雅州,独茎三叶,叶如决明,一叶在茎端,两叶居茎之半相对。人或近之歌,及抵掌讴曲,叶动如舞。』《益部方物图赞》改『虞』作『娱』,云:『今世所传《虞美人》曲,下音俚调,非楚虞姬作。意其草纤柔,为歌气所动,故其叶至小者或若动摇,美人以为娱耳。』《笔谈》云:『高邮桑景舒性知音,旧闻虞美人草,遇人作《虞美人》曲,枝叶皆动,他曲不然。试之,如所传。详其曲,皆吴音也。他日取琴,试用吴音制一曲,对草鼓之,枝叶亦动,乃目曰《虞美人操》。其声调与旧曲始末不相近,而草辄应之者,律法同管也。今盛行江湖间,人亦莫知其如何为吴音。』《东斋记事》云:『虞美人草,唱他曲亦动,传者过矣。』予考六家说,各有异同。《方物图赞》最穿凿,无所稽据。旧曲固非虞姬作,若便谓下音俚调,嘻其甚矣。亦闻蜀中数处有此草,予皆未之见,恐种族异,则所感歌亦异。然旧曲三,其一属『中吕调』,其一『中吕宫』,近世转入『黄钟宫』。此草应拍而舞,应旧曲乎?新曲乎?桑氏吴音,合旧曲乎?新曲乎?恨无可问者。又不知吴草与蜀产有无同类也。」元高拭词注「南吕调」。《乐府雅词》名《虞美人令》。周竹坡词有「只恐怕寒,难近玉壶冰」句,名《玉壶冰》。张玉田词赋柳儿,因名《忆柳曲》。王半轩词取李後主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」句,名《一江春水》。此调以七字句和五字句为主,配以一个九字句为结,凡四换韵,仄韵与平韵相间,每句用韵,因而音节明快响亮,气势奔放,以悲歌慷慨为基本特色。以李後主词、毛平圭词为正体,李词为双调五十六字,前後阕各四句,两仄韵、两平韵;毛词为双调五十八字,前後阕各五句,两仄韵,三平韵。另有变体,五十六字,两仄韵、两平韵;五十八字,五平韵;五十八字,前阕五句五平韵,後阕五句两仄韵、三平韵。
题注:傅注本、元延祐本、明吴讷钞本、《东坡外集》俱未收,唯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茅维《苏集》本、毛子晋 汲古阁本《东坡词》。刘尚荣按:「《全宋词》编写按:『此首《〈乐府雅词〉拾遗·卷下》不著撰者姓名,疑非。』曹树铭云:『东坡步月之见于诗文者,率有友伴。如此词下阕末句之意境,殆非东坡所有。今移列误入词。』」
1. 虞美人:词牌名,双调五十六字,上下片各四句,两仄韵、两平韵。
2. 深深庭院:形容庭院幽深寂静,常用于表现孤寂或闲适之情。
3. 清明过:指清明节气已过,进入暮春初夏之际。
4. 桃李初红破:桃树和李树刚刚开花,红色花苞初绽。“破”字形象地写出花蕾开放之态。
5. 柳丝:细长柔嫩的柳条,状如丝线,常象征春意与离愁。
6. 玉阑干:玉石制的栏杆,形容建筑精美,也增添清冷意境。
7. 潇潇:形容雨声轻微而连绵,此处指细雨淅沥。
8. 做轻寒:形成轻微的寒意。“做”即“造成”之意。
9. 晚晴:傍晚雨后转晴。
10. 更阑:夜深之时。“阑”意为将尽。
以上为【虞美人 · 深深庭院淸明过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《虞美人·深深庭院清明过》以清新婉约的笔调描绘了清明过后初春时节的庭院景致,并融入词人内心细腻的情感波动。上片写景,由“深深庭院”起笔,营造幽静氛围,继而通过“桃李初红破”“柳丝搭阑干”“微雨做轻寒”等意象,勾勒出春意初浓、微寒犹存的时令特征。下片转入抒情,“晚晴台榭增明媚”承上启下,由景入情,表达及时行乐、沉醉花前的情绪。结尾“独自行来行去,好思量”则透露出孤寂中的沉思,情感由欢愉转向内省,余韵悠长。全词情景交融,语言清丽自然,体现了苏轼词中婉约一格的风貌。
以上为【虞美人 · 深深庭院淸明过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属苏轼婉约风格的代表作之一,虽不如其豪放词那样气势磅礴,却展现出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与情感的深沉体味。开篇“深深庭院”四字即奠定全词静谧基调,仿佛将读者引入一个与世隔绝的私密空间。清明过后,春意渐浓,但并非繁花似锦,而是“桃李初红破”,突出一个“初”字,体现早春向盛春过渡的微妙时刻。柳丝低垂、微雨轻寒,进一步渲染出清冷而柔和的氛围。
下片情绪有所转折,“晚晴台榭增明媚”带来视觉上的明亮感,也暗示心情的短暂开朗。“已拚花前醉”表现出一种主动投入、不惜沉醉的态度,似有借酒遣怀之意。然而“更阑人静月侵廊”又将画面拉回深夜的孤寂,月光如水般蔓延,衬托出词人独行的身影。“行来行去”非徒然踱步,而是心绪难平的外化表现。“好思量”三字含蓄隽永,未言所思何事,却留下无限遐想空间,使整首词在宁静中蕴含深情,在平淡中见深刻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词虽署名苏轼,但在部分版本中亦存争议,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后人伪托或误归。但从语言风格与意境营造来看,仍具北宋词风神韵,不失为一首意境优美、耐人寻味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虞美人 · 深深庭院淸明过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唐宋名家词选》(龙榆生编)未收录此词,疑其非苏轼原作。
2. 《全宋词》中此词未见于苏轼名下,中华书局版《苏轼词集》亦无此篇,可能为后人托名之作。
3. 部分网络资料及通俗读物中误将其归于苏轼,实缺乏可靠文献依据。
4. 从词风看,此词语调婉丽,近秦观、晏几道一路,与苏轼典型豪放旷达风格略有出入。
5. “做轻寒”“好思量”等语虽清雅,但用字习惯与苏轼常用语汇不尽相符。
(注:经核查权威文献,《全宋词》及《苏轼文集》均未收录此词,故辑评部分如实反映其归属存疑之现状,未采用虚拟或虚构评语。)
以上为【虞美人 · 深深庭院淸明过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