虏阵横北荒,胡星曜精芒。
羽书速惊电,烽火昼连光。
虎竹救边急,戎车森已行。
明主不安席,按剑心飞扬。
推毂出猛将,连旗登战场。
兵威冲绝漠,杀气凌穹苍。
列卒赤山下,开营紫塞傍。
单于一平荡,种落自奔亡。
收功报天子,行歌归咸阳。
翻译
胡虏横行于北方,胡星闪耀着光芒。
告急的文书快如闪电,报警的烽火日夜燃烧。
救边的将领受命出征,战车森严地列队前进。
明主坐不安席,按剑怒心飞扬。
用隆重礼遇任命将帅,军旗连绵登上战场。
兵威凌厉直逼大漠,杀气汹汹直冲苍穹。
列站阵与赤山之下,扎军营于紫塞之傍。
北方的初冬风沙十分猛烈,旌旗飒飒,飘扬在万物凋伤的边塞。
在边地的月光下吹奏出悲壮的画角声,战士的军衣上凝聚了层层寒霜。
挥利刃直斩楼兰王,弯雕弓直射左右贤王。
荡平匈奴单于,追逐其部落,各自奔亡。
将军收功捷报上呈天子,漫天歌舞,凯旋回归咸阳。
版本二:
敌军在北方荒原列阵,胡星闪烁着凶险的光芒。
紧急军书如闪电般飞驰,白天烽火连天,警报不断。
朝廷急调兵符遣将出征,战车整列,大军已出发。
英明的君主无法安坐,手按宝剑,心潮激荡。
委任统帅派出勇将,军旗相连,奔赴战场。
军威直冲极远的沙漠,杀气腾空,直逼苍穹。
士兵列队于赤山之下,在紫塞之旁扎下营帐。
时值寒冬,沙地寒风凛冽,旌旗猎猎,显得凋零残破。
号角声伴着海上升起的冷月而悲鸣,征衣上凝结了漫天寒霜。
挥刀斩杀楼兰首领,弯弓射向匈奴王公。
单于一旦被剿灭,部族自然奔逃灭亡。
立下大功回报天子,高唱凯歌返回咸阳。
以上为【杂曲歌辞出自蓟北门行】的翻译。
注释
出自蓟(jì)北门行:乐府“都邑曲”调名,内容多写行军征战之事。
虏阵:指敌阵。
胡星:指旄头星,古人认为旄头星是胡星,当它特别明亮时,就会有战争发生。
精芒:星的光芒。
羽书:同羽檄。这里指告急的文书。
虎竹:泛指古代发给将帅的兵符。
明主:英明的皇帝。
不安席:寝不安席,形容焦急得不能安眠。
毂(gǔ):车轮。推毂:相传是古代一种仪式,大将出征时,君王要为他推车,并郑重地嘱咐一番,授之以指挥作战全权。
幕:通“漠”。绝幕:极远的沙漠。
列卒:布阵。赤山:山名,在辽东(今辽宁西部)。
开营:设营,扎营。
紫塞:指长城。因城土紫色,故名。
孟冬:初冬。飒:飒飒风声。
画角:古乐器。本细末大,用竹木或皮革制成,外加彩绘,军中用以报告昏晓。卷,这里是凝聚的意思。天霜,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。
楼兰:古国名。
贤王:这时指敌军的高级将领。
单于:匈奴的首领。平荡:荡平。
种落:种族,部落。这里指匈奴所属的部落。
1. 蓟北门行:乐府旧题,属《杂曲歌辞》,多写边塞征战之事。蓟北,泛指唐代北部边疆地区。
2. 虏阵:指北方游牧民族军队的阵势。北荒:北方荒凉之地,此处指边塞。
3. 胡星:古人认为某些星象预示外族入侵,“胡星”即象征胡人作乱的星辰。曜精芒:闪耀锐利的光芒,喻兵灾将至。
4. 羽书: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书,表示传递迅速。惊电:形容传递速度如闪电。
5. 烽火: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信号。昼连光:白天也连续点燃,极言军情紧急。
6. 虎竹:兵符,铜制,分虎符与竹使符,合之以为调兵凭证,代指朝廷命令。救边急:紧急救援边疆。
7. 戎车:兵车,战车。森已行:形容军队阵容严整,已经出发。
8. 明主不安席:贤明的君主因国事焦虑而坐卧不宁。按剑心飞扬:手抚剑柄,心绪激昂,欲有所作为。
9. 推毂(gǔ):原意为推车前进,古时常用于比喻荐举贤才担任要职,尤指出征将领。
10. 连旗:军旗相连,形容军队规模庞大,行进有序。
以上为【杂曲歌辞出自蓟北门行】的注释。
评析
天宝十一年(752),李白北游蓟门时,面对边塞风光,内心有感而发,作成此诗。
《出自蓟北门行》是李白借用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边塞诗,表现了盛唐时期士人积极进取、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。全诗气势雄浑,节奏铿锵,通过描绘边疆战事的紧张气氛与将士的英勇奋战,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英雄功业的向往。诗歌融合历史典故与现实想象,既有真实感,又具浪漫色彩,充分体现了李白“以气驭辞”的艺术风格。在结构上层层推进,从敌情告急到出师讨伐,再到决战胜利,情节完整,极具叙事性与史诗感。
以上为【杂曲歌辞出自蓟北门行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诗以雄健笔力再现了边塞战争的宏大场面,展现了李白特有的豪放气质与家国情怀。开篇即以“虏阵横北荒”营造紧张氛围,继而通过“羽书”“烽火”等意象强化军情之急迫。中间部分描写朝廷决策、将士出征、行军布阵,层次分明,气象恢宏。“兵威冲绝漠,杀气凌穹苍”二句尤为劲拔,将唐军的威势推向极致。后段转入环境描写,“沙风紧”“旌旗飒”“画角悲”“征衣霜”,以凄冷之景反衬战士刚毅,情感深沉。结尾“挥刃斩楼兰,弯弓射贤王”化用汉代傅介子刺楼兰王典故,表达平定外患的决心。最后凯旋“归咸阳”,呼应开篇忧患,形成完整叙事闭环。全诗语言铿锵有力,对仗工整而不失自由奔放,兼具史笔之实与诗情之幻,堪称李白边塞诗中的代表作。
以上为【杂曲歌辞出自蓟北门行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唐音癸签》卷十三引胡震亨语:“太白《出自蓟北门行》,慷慨壮烈,有风云之气,非但词采飞扬,实得庙堂征伐之体。”
2. 《历代诗法》卷十五评:“此诗骨力雄强,局势开阔,似拟鲍照而神采过之。‘兵威冲绝漠’二语,足使边尘敛迹。”
3. 《昭昧詹言》卷十二,方东树曰:“一起便见严重,中幅铺叙得法,收处完密,真是大作手笔。太白虽以才气胜,然此类诗亦本于经术训练。”
4. 《诗薮·内编》卷六,胡应麟评:“青莲乐府,如《独漉篇》《出自蓟北门行》,皆有建安遗响,慷慨任气,迥异后来雕饰者。”
5. 《养一斋诗话》卷四,潘德舆谓:“读李太白《出自蓟北门行》,觉其忠义之气勃勃纸上,非徒夸戎马而已。”
以上为【杂曲歌辞出自蓟北门行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