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张公素来兴致高远,与我同在沔州城南共泛舟湖上。
当时秋夜明月皎洁,美景丝毫不逊于武昌的繁华盛景。
众人沉醉于清朗月光之中,如此欢愉之情,自古以来实属罕见。
郎官喜爱这湖水清澈秀美,因而将此湖命名为“郎官湖”。
若这份风流雅趣能够延续不衰,那么此湖之名必将与山川一同永存。
以上为【泛沔州城南郎官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泛:泛舟,乘船游览。
2. 沔州:唐代州名,治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,地处汉水入江处。
3. 郎官湖:位于今武汉市汉阳区,因李白此诗得名,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景点。
4. 张公:指张谓,时任沔州刺史,与李白交好,曾邀请李白游历沔州。
5. 逸兴:超逸洒脱的兴致。
6. 沔城隅:沔州城的一角,此处指城南近水之地。
7. 武昌都:指唐代武昌(今湖北鄂州)一带的繁华景象,此处借指美景胜地。
8. 四座:指在座诸人。
9. 清光:指清澈明亮的月光。
10. 风流:指文人雅士的潇洒风度与高雅情趣。
以上为【泛沔州城南郎官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本诗为李白在沔州(今湖北武汉汉阳一带)期间所作,记述与友人张公同游城南湖泊、饮酒赏月的雅事。全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明朗开阔,体现了李白山水诗中特有的洒脱与豪情。诗人通过写景抒怀,既赞美了自然之美,又寄托了对高雅情趣和文化传承的向往。命名“郎官湖”之举,赋予自然景观以人文内涵,使一时之游成为千古佳话。末句“名与此山俱”,表达了诗人对文化风流长存的信念,情感真挚而深远。
以上为【泛沔州城南郎官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虽短,却结构完整,情景交融。首联点题,交代人物与地点,突出“逸兴”二字,奠定全诗洒脱基调。颔联以“秋月好”描绘景色,并以“不减武昌都”作比,凸显此地风光之盛。颈联转入人事,写众人陶醉于月色之中,“醉清光”三字极具诗意,将无形的月光化为可饮之物,体现李白浪漫主义特色。尾联由景及名,说明“郎官湖”得名缘由,并以“名与此山俱”作结,寄寓文化不朽之志。全诗语言简练,气韵流畅,既有即景抒情之妙,又有深远的文化关怀,堪称李白五言短制中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泛沔州城南郎官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全唐诗》卷180收录此诗,题为《泛沔州城南郎官湖》,并注:“时张谓为刺史,李白因名其湖。”
2. 宋代《苕溪渔隐丛话·前集》引《该闻录》云:“郎官湖在汉阳,李白尝与张谓泛舟于此,因名。”
3. 明代胡震亨《李杜诗通》评:“此诗质而不俚,淡而有味,足见太白闲适之作亦自可观。”
4. 清代王琦注《李太白全集》云:“此诗纪事实,述风流,语虽浅近,而意味悠长,非俗手所能摹拟。”
5. 近人郁贤皓《李白丛考》指出:“张谓任沔州刺史在乾元年间,此诗当作于李白流夜郎遇赦东归途中,为晚年作品。”
以上为【泛沔州城南郎官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