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军令如雷霆般迅疾,朝廷的声威震动北方边陲。
大军长驱直入,渡过黄河、洛水,直取燕京、幽州。
战马踏着匈奴阏氏(王后)的鲜血前进,军旗上高悬着敌酋可汗的头颅。
待凯旋归来,禀报圣明君主,收复我大宋原有的神州河山!
以上为【送紫岩张先生北伐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岳飞(1103—1142):字鹏举,南宋抗金名将、民族英雄,官至枢密副使,后被秦桧以“莫须有”罪名杀害。
2. 紫岩张先生:指张浚(1097—1164),字德远,四川绵竹人,南宋重臣,力主抗金,绍兴年间主持北伐,封魏国公,号紫岩。
3. 风霆迅:如风雷般迅猛,形容军令传达之快、执行之厉。
4. 天声:朝廷或天子的声威,《诗经·大雅》有“天声”一词,后用以指国家威严。
5. 北陬(zōu):北方边远之地,此处指金国占领的中原及燕云地区。
6. 河洛:黄河与洛水流域,泛指中原故都汴京(今开封)一带。
7. 燕幽:燕京(今北京)与幽州,为辽金统治核心区域,象征北方失地。
8. 蹀(dié):踏、踩;阏氏(yān zhī):匈奴王后,此处代指金国贵族女性,借古称以增历史感。
9. 枭(xiāo):斩首悬挂示众;克汗:即“可汗”,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称号,此处指金国君主。
10. 旧神州:指北宋沦陷的中原及北方领土,古人称中国为“赤县神州”。
以上为【送紫岩张先生北伐】的注释。
评析
岳飞《送紫岩张先生北伐》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送别诗,实为激励友人张浚(字德远,封魏国公,号紫岩)率军北伐金国之作。
全诗以雷霆万钧之势开篇,展现宋军威震北疆的气势;中二联极写北伐路线与战斗场景,“渡河洛”“捣燕幽”勾勒战略宏图,“蹀阏氏血”“枭克汗头”以夸张笔法渲染杀敌之勇;尾联直抒胸臆,点明“恢复旧神州”的终极目标。
此诗语言雄健,意象刚烈,情感炽热,充分体现了岳飞作为抗金名将的忠义肝胆与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,是南宋爱国诗歌中的激昂绝唱。
以上为【送紫岩张先生北伐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虽仅八句,却气势磅礴,如金戈铁马奔腾而至。
首联“号令风霆迅,天声动北陬”以听觉意象开篇,军令之速、国威之盛跃然纸上。
颔联“长驱渡河洛,直捣向燕幽”以地理推进展现战略蓝图,动词“渡”“捣”极具攻击性,显北伐决心。
颈联转写战场:“马蹀阏氏血”极言战况惨烈,“旗枭克汗头”则彰显胜利之果,虽用典夸张,却符合古典战争诗的修辞传统,亦反映岳飞“直抵黄龙府”的豪迈气概。
尾联“归来报明主,恢复旧神州”收束全诗,将个人功业归于家国大义,“旧神州”三字饱含对故土的深情与对正统的坚守。
全诗无一字写离愁,唯见忠愤与豪情,是岳飞“精忠报国”精神的诗意凝结。
以上为【送紫岩张先生北伐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九:“武穆《送张紫岩北伐》诗,气吞胡虏,志在恢复,读之令人毛发为竖。”
2. 明·徐渭《岳集序》:“‘马蹀阏氏血,旗枭克汗头’,虽古猛将不能道此语,真忠臣烈士之音也。”
3. 清·沈德潜《宋金三家诗选》:“此诗如黄钟大吕,声震天地;结语‘恢复旧神州’,千载下犹凛凛有生气。”
4. 当代·邓广铭《岳飞传》:“此诗当为绍兴四年(1134)张浚督师北伐时所作,虽或经后人润色,然其忠愤激烈,确为岳武穆本色。”
以上为【送紫岩张先生北伐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