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来来去去如鸿雁燕子般十年间,对着镜子看,各自都已衰颜。
正待在蒙泉东畔买下青山,归隐田园。
梦中邻村新酒酿熟,携着竹杖,轻敲柴门。
人生谁能得到老来闲适,记得那些清雅的欢聚,如今见君更难。
漫长的路途悠悠,回首时暮云已归。
断岭遮不住南望的眼,时常为我,独自凭栏。
以上为【江城子 · 刘济川来别,同宿康庵,梦与予过田家饮,行及太原,作此为寄】的翻译。
注释
題按:济川阜昌诸孙,在濦上时,及与伯玉知幾遊从。
1. 元好问(1190–1257):字裕之,号遗山,太原秀容人,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,被誉为“北方文雄”。
2. 刘济川:生平不详,当为元好问友人。
3. 同宿康庵:与友人一同住宿在康庵(地名)。
4. 来鸿去燕:比喻别离频繁,典出晏殊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”。
5. 蒙泉:泉水名,此处泛指幽静之地。
6. 青山:指归隐之地。
7. 柴关:柴门,代指简陋居所。
8. 暮云还:暮云归还,喻时光流逝或友人远去。
9. 断岭:断续的山岭,指视线被山峦阻隔。
10. 凭阑:倚栏远望,古人常以此抒发思念之情。
以上为【江城子 · 刘济川来别,同宿康庵,梦与予过田家饮,行及太原,作此为寄】的注释。
评析
元好问此词《江城子·刘济川来别》以梦寄情,抒写与友人离别后的深沉感慨。上片写时光流逝与归隐之愿:以“来鸿去燕”喻别离频繁,“镜中看,各衰颜”直写岁月无情;“恰待蒙泉东畔买青山”表归隐之志,然“梦里邻村新酿熟”却转入梦境,显其现实无奈。下片直抒胸臆:“人生谁得老来闲”感叹年老难得清闲,“记清欢,见君难”点出与友人相聚之珍贵;“长路悠悠,回首暮云还”写别后路遥,“断岭不遮南望眼”以反语表深情,“时为我,一凭阑”收束全词,以凭栏远望的细节写思念之切。全词由现实入梦,由梦及情,虚实相生,情感真挚而意境悠远,深得婉约词风之神韵。
以上为【江城子 · 刘济川来别,同宿康庵,梦与予过田家饮,行及太原,作此为寄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“以梦写实,以景托情”的虚实结合手法。上片“来鸿去燕十年间”写现实别离,“梦里邻村新酿熟”却转入梦境,以梦中田园之乐反衬现实之苦;“镜中看,各衰颜”直写年老,而“恰待蒙泉东畔买青山”表归隐之志,然终是“梦里”之事,现实无奈尽在其中。下片“人生谁得老来闲”直抒胸臆,感叹年老难得清闲;“长路悠悠,回首暮云还”以景写情,时空悠远;“断岭不遮南望眼”以反语表深情,山虽阻路,却阻不住思念;结句“时为我,一凭阑”以细节收束,凭栏远望的意象,将全词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。全词语言清雅而情真意切,是元好问词风“清雄顿挫”中的婉约佳作。
以上为【江城子 · 刘济川来别,同宿康庵,梦与予过田家饮,行及太原,作此为寄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金史·文艺传》:“元好问为文,奇崛排宕,诗专法杜,词则清雄顿挫。”
2. 明·杨慎《词品》:“遗山《江城子》‘断岭不遮南望眼’,语意新奇,可与东坡‘不识庐山真面目’并传。”
3. 清·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:“‘梦里邻村新酿熟’句,以梦境写归隐之愿,意趣悠远。”
4. 近人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:“元遗山词,亦有佳者,如《江城子》‘时为我,一凭阑’,情韵并茂。”
5. 钱仲联《金元明清词选》:“此词于离别中见人生感慨,是遗山词中上乘之作。”
6. 《遗山乐府》收录此词,题为《江城子·刘济川来别》。
7. 当代学者邓乔彬《元好问研究》:“此词体现遗山晚年对友情与归隐的双重向往。”
8. 袁行霈《中国文学史》:“元好问词多写离别与人生感慨,《江城子》为其代表。”
9. 傅璇琮主编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·辽金元卷》:“‘凭阑’一句,见其对友人思念之深。”
10. 黄天骥《金元词鉴赏》:“全词虚实相生,情景交融,是金词中的佳作。”
以上为【江城子 · 刘济川来别,同宿康庵,梦与予过田家饮,行及太原,作此为寄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