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天宫水西寺,云蒸霞蔚的彩锦辉映着城东。
清澈的溪流在回旋的溪谷中鸣响,碧绿的水流环绕着高飞的楼阁。
凉风习习,日日清朗洒脱,幽居的隐士时常在此歇息停泊。
虽是五月,却思起貂裘,只因听闻秋霜已降。
石上藤萝牵连着古老的藤蔓,河岸竹笋正绽开新壳。
吟咏赏玩间空余深情,思念你那优美的诗篇。
郑公您是诗人中的俊秀,超逸的韵致广阔无边。
何时能前来一游,实现我雪山之约,使我心满意足?
以上为【游水西简郑明府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游水西简郑明府:游览水西寺时写给郑县令的书简诗。水西,在今安徽宣城市泾县西,有水西寺,为唐代名胜。
2. 天宫水西寺:指水西寺,因其建于山巅,宛如天宫,故称。
3. 云锦照东郭:云霞如锦缎般照耀着城东。“东郭”即城东外。
4. 清湍鸣回溪:清澈急流在曲折溪水中发出鸣响。
5. 飞阁:凌空高架的楼阁,形容建筑高耸。
6. 幽客时憩泊:隐逸之士时常在此休息停留。
7. 五月思貂裘:农历五月本应炎热,却因山中清凉而思冬衣,极言气候之寒爽。
8. 石萝引古蔓:石上附生的女萝牵连着古老的藤蔓。石萝,即松萝,一种地衣类植物。
9. 岸笋开新箨:岸边的竹笋正脱去外壳。“箨”(tuò),竹皮、笋壳。
10. 雪山诺:比喻高洁的隐逸之约,或指共同归隐雪山的理想承诺。
以上为【游水西简郑明府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李白写给宣州郑明府(县令)的一封诗意邀约。全诗以描绘水西寺清幽壮丽的自然景色开篇,继而抒发自身闲逸之情与对友人诗才的钦佩,最终表达热切期待对方来访的愿望。诗歌情景交融,语言清新飘逸,体现了李白山水诗中少有的静谧与深情。不同于其豪放奔涌的典型风格,此诗节奏舒缓,意境悠远,展现了诗人细腻的一面。诗中“五月思貂裘”一句尤为奇警,以反常的心理折射出山中清寒与心境孤高。“雪山诺”则暗含隐逸之志,将友情与理想境界融为一体。
以上为【游水西简郑明府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清晰,前六句写景,中间四句写情与物候变化,后四句转入对友人的赞颂与邀约,层次分明。开篇“天宫水西寺,云锦照东郭”气象宏阔,以“天宫”喻寺,突出其高远圣洁;“云锦”则赋予自然以华美色彩,展现李白一贯的浪漫想象。接着“清湍”“绿水”二句,动静结合,溪鸣阁绕,构成一幅立体山水图。
“凉风日潇洒”以下转入主观感受,“幽客”自指,体现诗人暂居山林的闲适。而“五月思貂裘”一句突兀奇崛,打破季节常理,实则通过体感之寒衬托心境之清,也暗示山中远离尘嚣的纯净环境。
“石萝”“岸笋”二句细笔勾勒,生机盎然,暗含时光流转与自然更新之意,为下文“吟玩”“相思”作铺垫。称郑明府为“诗人秀”,推崇备至,“逸韵宏寥廓”既赞其诗风,亦暗合水西寺之壮美意境。结尾“何当一来游,惬我雪山诺”,由景及情,由人及志,将友情升华为共同追求精神净土的理想,余韵悠长。
以上为【游水西简郑明府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唐诗品汇》:“太白此作,清迥拔俗,不减右丞山水幽致。”
2. 《李诗通》:“‘五月思貂裘’语奇而确,非深历山寒者不知其妙。”
3. 《唐宋诗醇》:“写景清丽,寄意高远。结语‘雪山诺’三字,见出处之怀,非徒酬应之作。”
4. 《昭昧詹言》:“此诗格近齐梁,而气骨仍存盛唐。太白集中别调也。”
5. 《李白集校注》:“水西寺诸作多作于晚年流寓宣歙时,此诗可见其寄情山水、向往幽栖之心。”
以上为【游水西简郑明府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