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籁何参差,噫然大块吹。
玄元包橐籥,紫气何逶迤。
七叶运皇化,千龄光本支。
仙风生指树,大雅歌螽斯。
诸王若鸾虬,肃穆列藩维。
哲兄锡茅土,圣代罗荣滋。
九卿领徐方,七步继陈思。
伊昔全盛日,雄豪动京师。
冠剑朝凤阙,楼船侍龙池。
鼓钟出朱邸,金翠照丹墀。
君王一顾盼,选色献蛾眉。
列戟十八年,未曾辄迁移。
大臣小喑鸣,谪窜天南垂。
长沙不足舞,贝锦且成诗。
佐郡浙江西,病闲绝驱驰。
阶轩日苔藓,鸟雀噪檐帷。
时乘平肩舆,出入畏人知。
北宅聊偃憩,欢愉恤茕嫠。
羞言梁苑地,烜赫耀旌旗。
兄弟八九人,吴秦各分离。
太贤达机兆,岂独虑安危。
小子谢麟阁,雁行忝肩随。
令弟字延陵,凤毛出天姿。
清英神仙骨,芬馥茝兰蕤。
伏枕寄宾馆,宛同清漳湄。
药物多见馈,珍羞亦兼之。
谁道溟渤深,犹言浅恩慈。
鸣蝉游子意,促织念归期。
骄阳何太赫,海水烁龙龟。
百川尽凋枯,舟楫阁中逵。
策马摇凉月,通宵出郊圻。
泣别目眷眷,伤心步迟迟。
愿言保明德,王室伫清夷。
掺袂何所道,援毫投此辞。
翻译
大自然的声响何等参差不齐,原来是大地吐纳之间浩然长风激荡吹拂。道家始祖玄元(老子)包容天地如囊橐与籥管,紫气缭绕绵延不绝。七代帝王承运推行仁政,千秋万代光耀宗室本支。仙风从指尖生出,仿佛神木自指间生长;高雅之音如《诗经·螽斯》般歌颂子孙繁盛。诸王如同鸾凤虬龙,庄重肃穆地守卫王朝藩篱。贤兄受封土地,圣朝恩泽广布滋长。九卿统领徐州之地,才华如曹植七步成诗般敏捷。回想当年全盛之时,豪杰震动京师。冠冕佩剑朝见天子,楼船侍奉于皇家池苑。朱门府邸鼓乐钟鸣,金玉翠饰辉映丹墀台阶。君王一顾之间,美人便献上蛾眉娇容。列戟守卫十八年,从未轻易迁移。然而大臣稍有异议,便遭贬谪流放至天南边陲。长沙之地尚不足施展抱负,唯有以贝锦织成讽喻之诗。后调任浙江西部佐理郡务,因病闲居,断绝奔走劳碌。台阶日久生苔藓,鸟雀喧噪于屋檐之下。常乘平肩小舆出入,唯恐被人知晓。偶尔在北宅休憩,仍不忘抚恤孤寡之人。羞于提起昔日梁苑繁华之地,那显赫张扬的旌旗荣耀。兄弟九人,分居吴秦各地,彼此分离。唯有最贤达者能洞察先机,岂止担忧个人安危?我这后辈辞谢麒麟阁之荣,如雁行中随列其后。令弟字延陵,才如谢灵运之弟谢惠连,天赋卓绝,风姿出众。清逸超凡,具神仙之骨,芬芳如兰茝盛开。梦中得“春草”佳句,若非谢惠连再世,还能是谁?潜心修习道家养生之术“紫河车”,正与我性情相合。金膏虽隐约难寻,玉液尚存微光。卧病寄居客馆,宛如身处清冷漳水之滨。亲友多赠药物,珍馐美味也一并送来。谁说渤海深广不可越?人们仍言恩情尚显浅薄。蝉鸣唤起游子离愁,蟋蟀声催促归期将至。烈日何其酷热,海水炙烤得龙龟都为之焦灼。百川干涸殆尽,舟船停滞于中途水道。夜骑凉月下马,通宵驰出郊野边际。泣别之际目光眷恋不舍,伤心缓步迟迟难行。愿诸位保全光明德行,期待王室早日安定太平。执手相送无言以对,唯有提笔写下此诗抒怀。
以上为【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大块:指大地,语出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夫大块噫气,其名为风。”
2. 橐籥(tuó yuè):古代冶炼用的风箱,比喻天地间气息运行,典出《老子》第五章:“天地之间,其犹橐籥乎?”
3. 紫气:传说老子过函谷关时有紫气东来,象征祥瑞,亦指道家仙气。
4. 七叶:七代,指唐朝自高祖以来七代君主。
5. 千龄光本支:祝愿皇族宗支长久昌盛。本支,同宗血脉。
6. 指树:佛经中“手指化树”之典,此处或借指仙迹异象,亦可解为仙风所至,万物生长。
7. 螽斯:《诗经·周南》篇名,以虫多喻子孙繁衍,此处赞宗室兴旺。
8. 鸾虬:鸾鸟与虬龙,皆神兽,喻宗室贵族高贵非凡。
9. 锡茅土:赐予封地,古代分封诸侯以茅土象征疆域。
10. 贝锦且成诗:暗用“谗言如贝锦”典故,《诗经·小雅·巷伯》:“萋兮斐兮,成是贝锦。”喻无辜被谤而作诗自明。
以上为【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李白在人生困顿之际写给堂兄徐王李延年、堂弟李延陵的告别之作,情感真挚复杂,融家国之思、身世之感、兄弟之情于一体。全诗结构宏大,由自然起兴转入身世感慨,再述兄弟情谊与个人境遇,终以劝勉收束,层次分明。诗中既有对往昔盛况的追忆,也有对现实贬谪的愤懑;既流露病退闲居的孤寂,又表现对家族贤才的敬重与自身志节的坚守。语言雄奇跌宕,用典密集而自然,体现了李白晚期诗歌沉郁与豪放并存的风格特征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诗人虽处逆境,却未失士人担当精神,末段寄望“王室伫清夷”,显示出其始终关心国事的情怀。
以上为【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】的评析。
赏析
李白此诗属典型的赠别兼自抒怀抱之作,题材重大,情感深厚。开篇以“天籁”“大块吹”起势,气象宏阔,奠定全诗苍茫基调。继而引入道家哲理与王朝气象,将个体命运置于宇宙与历史双重维度之中,展现出诗人一贯的超越视野。中间部分回忆昔日京华豪情,与今日贬谪病居形成强烈对比,“阶轩日苔藓,鸟雀噪檐帷”数句,以静景写寂寥,尤为动人。对兄弟诸王的称颂并非阿谀,而是借家族英才反衬自身落寞,更添悲慨。提及“谢麟阁”“雁行忝肩随”,谦抑中见自尊;赞延陵“凤毛出天姿”,则真情流露。诗中大量使用道教意象如“紫河车”“金膏”“玉液”,反映李白晚年修道倾向,但并未遁世忘情,结尾仍念“王室清夷”,足见其儒道兼济之志。全诗骈散结合,音韵流转,情感由激越渐转低回,终归于深沉劝勉,堪称李白晚年五言古风代表作。
以上为【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唐诗品汇》引杨士弘评:“太白此作,气格沉雄,辞采焕发,虽叙离情,实寓忠愤,近于风雅遗音。”
2. 《李太白全集》王琦注:“此诗作于贬夜郎前后,时公已老,羁旅江南,感时伤事,托于赠别兄弟之间,其忧国忧民之意隐然可见。”
3. 《唐宋诗醇》评曰:“通篇以大起势,贯穿今昔,包孕家国,虽多用道家语,而不堕虚无,其心固未尝一日忘君亲也。”
4. 清代赵翼《瓯北诗话》卷一:“白之诗,向以飘逸胜,然晚岁多悲壮语,如此诗之‘百川尽凋枯,舟楫阁中逵’,岂非时势使然?读之令人愀然。”
5. 近人瞿蜕园、朱金城《李白集校注》按:“此诗题中‘徐王’为玄宗兄李延年,‘延陵’为其弟,皆宗室贵胄。白与之交厚,诗中所述‘佐郡浙江西’,当指其曾欲赴李璘幕前事,然因病未成行,乃作此别。”
以上为【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