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早已听闻天竺寺的盛名,心中常怀东越那方梦境。
每年海畔树木挂秋霜,桂子从秋月间飘落。
送君去往此地游赏,可惜已错过最美的芳华时节。
待我明年启程前往,再与你相伴共游沧海。
以上为【送崔十二游天竺寺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天竺寺:位于杭州天竺山,隋代古刹,以中秋落桂传说闻名
2. 东越:指今浙江东部地区,杭州属古东越范围
3. 海树霜:天竺寺近钱塘江入海口,故称“海树”,“霜”点明秋序
4. 桂子落秋月:传说天竺寺中秋有桂子从月宫坠落,见《南部新书》
5. 流芳歇:既指桂花凋谢,亦暗喻赏游最佳时节已过
6. 浮溟渤:泛舟海上,溟渤泛指东海
以上为【送崔十二游天竺寺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展现李白送别友人时的飘逸情思。前四句以悠远笔触勾勒天竺寺的传说景致,后四句在时空转换中完成从“送君独游”到“来岁相随”的诗意转折。全篇将现实送别与虚拟邀约交织,既化解离愁又彰显诗人特有的浪漫气质,在秋桂落月的清冷意境中暗藏对精神净土的向往。
以上为【送崔十二游天竺寺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在李白送别诗中别具超逸特质。首联“还闻”与“梦想”虚实相生,构建精神向往之地。颔联化用灵异传说,以“桂子落秋月”的奇幻意象突破时空界限,与诗人“欲上青天揽明月”的审美趣味一脉相承。颈联“已属流芳歇”暗含禅机,暗示诸行无常之理。尾联突发奇想,将单方面送别转化为未来同游的约定,在沧海意象中展现盛唐士人的宇宙意识。全诗通过时节错位(今秋与来岁)、空间跨越(陆寺与溟渤)的巧妙安排,创造出具多重解读维度的诗意空间。
以上为【送崔十二游天竺寺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明·朱谏《李诗选注》:“‘桂子落秋月’五字尽天竺之景,后联谓时已过而意无穷,正是谪仙人口气”
2. 清·王琦注《李太白全集》:“结句‘浮溟渤’与首句‘天竺寺’遥应,盖寺近海隅,故因寺而及于海”
3. 近人詹锳《李白诗文系年》:“此诗当作于开元末期,观‘东越’‘溟渤’诸语,可见太白早年已蓄漫游吴越之志”
4. 日本学者松浦友久《李白诗歌抒情艺术》:“在送别诗框架中植入游仙元素,‘待我来岁行’的未然时态构成李白特有的未来记忆”
以上为【送崔十二游天竺寺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