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夜月下银筝闲置孤寂,东风暖绣被独守空床。
鱼书沉水音讯断绝,鸿雁不来书信难通,盼骏马踏过万水千山。
这相思债若连本带利不偿还,只好告诉那讨债人——我愁眉泪眼的模样!
以上为【【双调】沉醉东风】的翻译。
注释
银筝凤闲:筝柱排列如凤翅,此处“凤闲”双关乐器闲置与爱情冷清。
绣被常悭:悭(qiān)指欠缺,暗示独眠。
鱼、雁:古乐府“鱼传尺素”“雁足系书”典,代指书信。
雕鞍:雕花马鞍,代指远行情人。
本利对:元代高利贷术语,指本金利息相等的高额债务。
索债:化用杂剧《窦娥冤》“欠债还钱”市井语,将情感物质化。
以上为【【双调】沉醉东风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曲突破传统闺怨诗词的含蓄风格,以市井口语和金融借贷比喻相思,展现元曲特有的俚俗鲜活。前五句铺陈孤寂场景,后两句突发奇想将相思量化为本利债务,以“愁眉泪眼”作为索债武器,既荒诞又深刻,折射出元代文人对人性欲望的直率表达。
这首小令以戏剧化手法重构闺怨主题,通过金融隐喻打破雅俗界限,既保留了传统诗词的意境美,又注入市井生活的鲜活质感。关汉卿作为杂剧大师,在此曲中展现出将舞台台词技巧融入散曲的独到功力,使短短七句包含起承转合的完整戏剧张力,堪称元散曲本色派的代表作。
以上为【【双调】沉醉东风】的评析。
赏析
曲首以“夜月”“东风”起兴,银筝绣被的华美反衬人物孤独。三、四句用“鱼沉雁绝”典故强化音讯全无的焦虑,“万水千山”的夸张空间感凸显思念之深。最精彩处在于结尾:诗人将抽象相思具象为高利贷债务,让女子以“愁眉泪眼”作为追索手段,这种看似蛮横的逻辑,实则深刻揭示了情感关系中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。关汉卿借市井思维解构传统爱情叙事,展现了元曲“以俗为美”的审美革命。
以上为【【双调】沉醉东风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·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:“关汉卿曲如琼筵醉客,此作‘本利对’之喻,狎昵中见天真。”
近代·王国维《宋元戏曲史》:“元曲之妙,在自然而已。‘愁眉泪眼’索债语,尽洗文人酸馅气。”
学者郑振铎《中国俗文学史》:“此曲把女子相思化作放债收息,正是元代商业社会心态在文学中的投射。”
以上为【【双调】沉醉东风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