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手持长剑,共饮一杯酒,这便是男儿的赤诚之心。
在洛阳,因为有你这样如剧孟般的豪杰,我得以寄居,与你畅谈胸中抱负。
我只仰慕你如山岳般的俊秀风采,却不知你的才学如江海般深不可测。
如今在长安再度携手,你的两次眷顾于我重逾千金。
你如今是肩负王命、地位显要的辅佐之臣,我则忝列于文士之林。
然而高处的狂风摧折了秀木,虚引弓弦也会惊落飞禽(喻指仕途险恶,自己遭谗被疏)。
我未能像王子猷那样乘兴回舟,而是你特地命驾前来相寻。
我希望能借助你这“扶摇”之风直上青云,也愿像桃李回报春晖般为你成荫。
我时而谈笑风生,如张仪般施展辩才;时而忧愁难解,如庄舄般吟唱越地乡音。
在这明月当空的夜晚,有谁怜悯我,听着那令人肠断的秋日捣衣声?
以上为【赠崔侍郎】的翻译。
注释
崔侍郎:指崔宗之,李白好友,属“饮中八仙”之一,曾任礼部侍郎。
方寸心:指心,心意。
剧孟:西汉著名游侠,此处借指崔宗之名声显赫、喜结宾客。
輶轩佐:輶轩,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。佐,辅佐。指崔宗之身负王命,地位重要。
叨:忝列,自谦之词。
翰墨林:指文坛、文人群体。
高风摧秀木:喻指官场中地位高而遭嫉恨排挤。
虚弹落惊禽:化用“惊弓之鸟”典故,喻无端受谗害而心惊。
回舟兴:用《世说新语》中王子猷雪夜访戴逵“乘兴而行,兴尽而返”的典故。
命驾寻:指崔宗之主动命人驾车来访。
扶摇:旋风,语出《庄子·逍遥游》。
桃李成阴:喻指得到提携后必将回报。
张仪舌:战国纵横家张仪曾凭善辩之舌游说诸侯,此处李白自喻有辩才。
庄舄吟:越人庄舄在楚国做官,病中思乡仍吟越音,李白借此抒发失意时对故乡的思念。
以上为【赠崔侍郎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是李白赠予友人崔宗之(曾任礼部侍郎,故称崔侍郎)的干谒与抒怀之作。全诗情感跌宕,既有对友人的由衷赞美和深切情谊,也交织着自身失意的悲愤和对前途的渴望。开篇“长剑一杯酒”起笔豪迈,奠定全诗慷慨任气的基调。诗中连用剧孟、张仪、庄舄等典故,既赞崔侍郎之名望与自己的才华,亦抒发了客居异乡的愁闷与仕途失意的愤懑。“高风摧秀木,虚弹落惊禽”一联,比喻精警,深刻揭示了官场环境的险恶。结尾“肠断听秋砧”以景结情,将个人悲剧感融入苍凉的秋夜意象之中,余韵无穷。
以上为【赠崔侍郎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五言古诗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与沉郁悲慨交织的特质。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首先是典故的密集与精当运用。诗人借剧孟赞友人之豪侠,以张仪、庄舄写自身之才情与乡愁,用“惊弓之鸟”喻政治遭遇,使诗意凝练而内涵丰厚。其次是情感的强烈对比与起伏。从开篇的豪情壮志,到“高风摧秀木”的悲愤,再到“扶摇应借力”的恳切希冀,最后归于“肠断听秋砧”的凄清哀婉,情感大起大落,真实反映了诗人在理想与现实碰撞下的复杂心境。最后是自我形象的生动塑造。诗中的李白,既是仗剑饮酒的侠士,又是才华横溢的辩才,更是仕途蹉跎、夜听秋砧的断肠客,一个立体而丰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。
以上为【赠崔侍郎】的赏析。
辑评
明·朱谏《李诗选注》:“ 此白求荐于崔侍郎之作也。 言其交情之厚, 而复有望于推荐之意。 ‘ 扶摇应借力, 桃李愿成阴 ’, 意甚明白。 ” (朱谏明确指出此诗是李白请求崔宗之荐举的作品,并认为“扶摇”二句意思非常明白地表达了这层含义。)
清·王琦注《李太白全集》:“ ‘ 高风摧秀木, 虚弹落惊禽 ’, 喻言仕途险巇, 谗言可畏。 …… 结句‘ 肠断听秋砧 ’, 悲慨无限。 ” (王琦对“高风”二句作了精准的注解,认为其比喻仕途险恶,谗言可畏,并指出结尾句蕴含无限悲慨。)
现代学者 詹福瑞《李白诗选评》:“ 此诗干谒而不失身份, 诉穷愁而犹见豪气。 ‘ 长剑一杯酒, 男儿方寸心 ’, 起得何其超迈! 虽终以‘ 肠断 ’收束, 然其中回荡的, 仍是那个不肯屈首乞怜的李白。 ” (詹福瑞先生评价此诗在请求荐举时仍保持身份,诉说困顿却仍有豪气,认为起句超迈,即使以“肠断”结尾,诗中仍回荡着李白不肯低头乞怜的骨气。)
以上为【赠崔侍郎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