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湖水悠悠向北流去,我们的船却从南面的水岸回返。
回头远望,鹊山仿佛在缓缓转动,
那姿态,竟像是特意在为人送行。
以上为【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从祖济南太守:从祖,指祖父的堂兄弟。济南太守,济南郡的最高行政长官。
鹊山湖: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北面,古代因湖傍鹊山而得名,今已湮废。
南浦:南面的水边,在古典诗文中常泛指送别之地,源自屈原《九歌·河伯》“送美人兮南浦”。此处亦暗含离别之意。
转:转动。此处指因船行而产生的视觉错觉,感觉山在移动。
以上为【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是李白陪伴其担任济南太守的族祖父泛游鹊山湖时所作。全诗仅二十字,以极简练的语言捕捉了泛舟湖上、回望鹊山的瞬间感受。诗人不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或山水之乐,而是通过一个奇妙的错觉——“山送人”,将静态的鹊山写得富有人情味与动态美,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想象奇幻、清新自然的艺术特色。
以上为【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诗的前两句“水入北湖去,舟从南浦回”,以平淡的笔调交代了行程。水流向北,船行向南,一“去”一“回”,构成了方向上的对比,暗含着游览已毕、即将分别的意绪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神来之笔骤现:“遥看鹊山转,却似送人来。”诗人不写人依依不舍地看山,而是运用“移情”手法,赋予鹊山以人的情感。由于船只行驶,远处的鹊山在视野中仿佛缓缓转动,这本是普通的物理现象,但在充满浪漫情怀的李白眼中,这成了山在“送人”的深情举动。一个“送”字,化无情为有情,既写出了鹊山的美好姿态,更委婉地传达出诗人与从祖此次同游的愉快与对此刻的留恋,将离别之情写得轻松而隽永。
以上为【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·王琦《李太白全集辑注》:
“(此诗)淡雅自然,不假雕饰,而情味深长。‘山送人’之语,想落天外,是何等胸次。”
近代·詹福瑞《李白诗全译》:
“这首诗以舟行为线索,通过‘山转’、‘送人’的独特感受,创造出物我交融的意境。它表现了李白诗歌中即兴而发、妙趣天成的特点。”
以上为【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