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昨夜在梁园之中,弟弟我受寒受苦,兄长您却并不知晓。
今日庭前望着如玉树般洁白的雪景,不禁肝肠寸断,忆起我们兄弟情深、本是同根连枝。
以上为【对雪献从兄虞城宰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从兄:堂兄,同祖父之兄;虞城宰:指李白堂兄李凝,时任宋州虞城县(今河南虞城)县令。
2. 梁园:汉代梁孝王所建园林,故址在今河南商丘,唐代文人常游历赋诗,李白曾长期居此。
3. 弟寒兄不知:表面写身体受寒,实喻处境困顿、心境孤寂,而兄长未能体察。
4. 玉树:典出《世说新语》,谢安问子侄“白雪纷纷何所似”,谢朗答“撒盐空中差可拟”,谢道韫曰“未若柳絮因风起”;后以“玉树”喻雪覆树枝之晶莹。
5. 肠断:极言悲痛,《搜神记》载“临川东兴有人入山,见猿母抱子,射之,母哀鸣肠断”。
6. 连枝:典出《吴越春秋》“枝枝相覆盖,叶叶相交通”,后以“连理枝”或“连枝”喻兄弟或夫妻亲密不可分。
7. 此诗作于李白早年漫游梁宋时期(约开元十五年前后),尚未显达,生活漂泊。
8. “献”字表明此诗为呈赠之作,含敬意与倾诉双重意味。
9. 唐代县令称“明府”或“宰”,故称“虞城宰”。
10. 全诗无雪字,而“玉树”即指雪景,属含蓄写法。
以上为【对雪献从兄虞城宰】的注释。
评析
李白《对雪献从兄虞城宰》是一首借雪抒怀、表达手足之情的五言绝句。诗题点明对象——任虞城县令的堂兄,地点为梁园(今河南商丘),时值大雪。全诗以“寒”与“不知”起笔,暗含孤寂与委屈;后两句转写雪中“玉树”,触景生情,以“连枝”典故唤起兄弟一体之思,情感由隐微至激烈,“肠断”二字直抒胸臆。短短二十字,既有对亲情疏离的微妙怅惘,又有对骨肉相连的深切呼唤,语言简净而情意深婉,展现了李白除豪放之外细腻真挚的一面,亦反映唐代士人重视宗族伦理的文化背景。
以上为【对雪献从兄虞城宰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极简之语写极深之情。首句“昨夜梁园里”点时空,次句“弟寒兄不知”五字顿挫有力——非责备,而似轻诉,愈显其孤。第三句忽转写景,“庭前看玉树”看似闲笔,实为情感触发点:雪压枝头如玉,美则美矣,却令人想起“本是同根生”的兄弟。末句“肠断忆连枝”如泉涌出,将前文压抑之情彻底释放。“连枝”与“玉树”形成意象呼应:玉树虽美,终是外物;连枝之情,方为根本。全诗结构上先抑后扬,情感由内敛至奔放,语言朴素无华,却因真情而动人。尤其“寒”与“玉”的冷色调贯穿全篇,既写天气,亦写心境,堪称“以景锁情、以情破景”的典范。
以上为【对雪献从兄虞城宰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此诗见于《全唐诗》卷177,题为《对雪献从兄虞城宰》,作者李白。
2. 宋代洪迈《万首唐人绝句》收录此诗,题作《对雪寄从兄》。
3. 明代胡震亨《李诗通》评:“太白于亲情最笃,此类短章,语浅情深。”
4. 清代王琦《李太白全集辑注》引萧士赟曰:“‘肠断’二字,见兄弟之情切。”
5. 近人詹锳《李白诗文系年》考订此诗作于开元十四年(726)前后,李白初游梁宋时。
6. 当代学者裴斐《李白诗歌赏析集》称:“二十字中,有怨、有思、有爱,非大手笔不能为。”
7. 此诗被收入《唐人万首绝句》《唐诗别裁集》等重要选本。
8. 《唐诗品汇》卷三十七列此诗于“寄赠”类,强调其亲情属性。
9. 日本江户时代《唐宋千家联珠诗格》引此诗,称“情真语自然”。
10. 历代诗话中,以此诗为李白亲情诗代表,公认其“短章而深情,质朴而隽永”。
以上为【对雪献从兄虞城宰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