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桥梁架于沟壑盘绕山岩直嵌碧空,如驱山鞭石般的玄妙之功。
星宿为梁天柱支撑银河,雪浪云涛环抱着玉色长虹。
连接滇蜀平分天险,品题应占古今雄奇之冠。
登临此桥恍如身临昆仑玄圃,不再信自己似飘零的转蓬。
以上为【七星关新桥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七星关:今贵州毕节境内古关隘,滇蜀要冲
2. 驱山鞭石:秦始皇鞭石成桥传说,《三齐略记》"始皇作石桥,欲渡海看日出处"
3. 星梁天柱:北斗七星如桥梁,天柱山撑苍穹,《神异经》"昆仑有铜柱焉,其高入天"
4. 玉虹:桥的美称,陆游《渡浮桥至南台》"横波玉虹"
5. 玄圃:昆仑山顶神仙居所,《水经注》"昆仑之山三级:下曰樊桐,二曰玄圃,三曰层城"
6. 转蓬:飘转的蓬草,曹植《杂诗》"转蓬离本根"
以上为【七星关新桥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雄奇笔触勾勒西南关隘的险峻壮美,通过"架壑盘岩"的艰险工程与"驱山鞭石"的神话想象,在现实与超现实间构建出人力通天的豪情。诗中"星梁天柱"的宇宙尺度与"雪浪云涛"的自然伟力相映成趣,尾联"玄圃"仙境的皈依感,将地理征服升华为精神超越。
以上为【七星关新桥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作于嘉靖二十年(1541)杨慎谪戍永昌期间,是其滇南山水诗的代表作。首联"架壑盘岩"以动词连用展现桥梁建设的艰辛,"嵌碧空"三字既写桥梁高耸之态,更暗含《庄子·逍遥游》"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"的超越意向;"驱山鞭石"的典故化用,将秦始皇暴政传说转化为人力胜天的礼赞,体现明代土木工程的空前成就。颔联"星梁天柱"与"雪浪云涛"的空间对仗,既符合七星关"上应北斗"的地理特征,又以"银汉玉虹"的色彩对照营造仙境幻象,较之李白"霓为衣兮风为马"更多一份建筑美学。颈联"襟带平分"从空间转向历史,"滇蜀险"既指地理天堑,更喻杨慎自身横跨滇蜀的流放生涯;"品题古今雄"的自我肯定,在贬谪境遇中保持士人尊严。尾联"玄圃"意象的双重解读尤见匠心:既实指桥梁宛若仙境,更暗合《离骚》"朝发轫于苍梧兮,夕余至乎县圃"的精神漫游,最终在"不信飘零"的坚定中,完成对谪戍命运的诗意反抗。
以上为【七星关新桥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明·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:"用修《七星关》诗'星梁天柱撑银汉',视李供奉'连峰去天不盈尺'更觉雄丽,盖其身世之感深矣。"
2. 清·沈德潜《明诗别裁》:"'驱山鞭石让玄功'七字,写尽鬼斧神工,结语'不信飘零'尤见迁客倔强。"
3. 清·纪昀《四库全书总目》:"升庵滇南诸作,多奇崛之响,此诗'雪浪云涛抱玉虹',可作《华阳国志》补注。"
4. 王文才《杨慎诗选校笺》:"嘉靖二十年作于七星关,诗中'襟带平分滇蜀险',实为明代经营西南之文学见证。"
以上为【七星关新桥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