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复卦:亨通。外出回家不会生病。赚了钱而没有灾祸。路上往返很快,七天就可以了。有利于出门。
初九:没走多远就返回来了,没有大问题,大吉大利。
六二:完满而归,吉利。
六三:愁眉苦脸地回来,遇到了危险,却没有灾祸。
六四:独自一人半路返回。
六五:匆忙返回,没有大问题。
上六:迷路难返,凶险,有灾难。出兵作战,结果将会大败,并连累到国君,凶险。十年都不能恢复作战能力。
以上为【周易 · 復卦】的翻译。
注释
复:往返。全卦内容是讲行旅。
朋:朋贝,指货币,钱财。
祗:大。
休:美满。
频:用作“颦”,意思是皱眉头。
中行:中途,半路。
敦:匆忙,急迫。
眚(sheng):灾祸,过错。
坤上震下:复卦卦象,上卦为坤(地),下卦为震(雷)
七日来复:《易纬·稽览图》“卦气起中孚,除震离兑坎四正卦,余六十卦计三百六十爻,一爻主一日”,七日象征天道循环周期
无祗悔:祗通“祇”,《释文》“祗,辞也”,王弼注“祗,大也”
休复:休,《尔雅·释诂》“休,美也”
频复:频,《说文》“频,水厓也”,引申为频繁
灾眚: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“天反时为灾,地反物为祅”,自然异常为灾,人为过失为眚
以上为【周易 · 復卦】的注释。
评析
复卦通过“一阳初生”的卦象,揭示宇宙万物“剥极必复”的循环规律。卦辞以“七日来复”确立天道周期,爻辞则展现人道实践的六个层次:从初爻“不远复”的及时改过,到上爻“迷复”的执迷不悟,完整构建了儒家“迁善改过”的道德修养体系。全卦将自然规律与人文价值完美融合,是《周易》“推天道以明人事”思想的典型体现。
以上为【周易 · 復卦】的评析。
赏析
《周易》一再讲到外出旅行,大概因为这事很重要(经商贸易和行军打仗都要外出),同时也有不少困难:天然的地理障碍,饥渴生病,盗贼打劫,同路人之间的不和,迷失道路和方向,两手空空而归……总之,有太多意料之外的不利因素和危险,全然不像今天的飞机、火车、汽车、轮船那么方便、快捷、安全、舒适。
古人的行路难(李白曾慨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)倒让人想起人生一世正如行路,也有太多意料之外的偶然因素和插曲,否则就不会有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”一说。有些事是自己可以控制把握和努力做到的,有些事则超出了个人控制和努力之外;有些事是意料之中、必然会发生的,有些事则在意料之外、偶然出现;有些事凭个人努力可以改变,而有些事则要改变人本身。
行路的苦乐忧喜唯有行路人自知,人生的苦乐忧喜也只有靠自己去体验。因而,行路和人生都一样,是一种实实在在、真真切切的体验。重要的是体验的过程,而不是结果。
此卦在哲学上构建了多维度的“复”之体系:初九“不远复”体现时空维度的及时性,六二“休复”展现道德维度的美好性,六三“频复”揭示实践维度的反复性,六四“独复”强调主体维度的独立性,六五“敦复”突出品质维度的笃实性,上六“迷复”则是否定维度的警示性。卦辞“反复其道”与爻辞渐进展开,形成“理一分殊”的阐释结构。尤其“七日来复”的数字隐喻,既对应月相四分周期(朔、上弦、望、下弦),又暗合《彖传》“天行也”的宇宙节律,使该卦成为《周易》时间哲学的核心载体。
以上为【周易 · 復卦】的赏析。
辑评
王弼《周易注》:“复者,反本之谓也。天地以本为心者也。”
孔颖达《周易正义》:“阳气反复,故得亨通。‘七日来复’者,天之阳气绝灭之后,不过七日阳气复生,此乃天之自然之理。”
程颐《程氏易传》:“一阳复于下,乃天地生物之心也。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,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。”
朱熹《周易本义》:“复,阳复生于下也。‘七日’者,所占来复之期也。”
尚秉和《周易尚氏学》:“阳遇阴则通,故‘出入无疾’。阳至而复,故‘反复其道’。”
金景芳《周易全解》:“《复卦》在《易经》中很重要,它和《乾卦》的‘见群龙无首’、《坤卦》的‘利永贞’一样,都含有深刻的哲学意义。”
以上为【周易 · 復卦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