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山行中只觉鸟鸣声分外奇异,渐渐靠近神仙的简寂居所。
门外悠长的溪水洁净游客的双足,山腰鲜嫩的苦笋添作盘中蔬食。
高耸的松树下定有珍藏仙丹之处,巨大岩石上仍存拜斗的遗迹。
弟子须发苍苍年已八十,世代相传养生之道授予遗书。
以上为【游庐山山阳七咏开先瀑布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开先瀑布:庐山南麓青玉峡瀑布,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原型地
2. 简寂居:陆修静道场,《庐山记》"宋道士陆修静建简寂观"
3. 苦笋:庐山特产,黄庭坚《苦笋赋》"苦笋冠冕两川"
4. 藏丹:道家炼丹术,《抱朴子·金丹》"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"
5. 拜斗:礼拜北斗星君,《云笈七签》"北斗司生司杀"
6. 苍髯:花白胡须,喻年高德劭
7. 遗书:道家典籍,《隋书·经籍志》"道经者,云元始天尊所说"
8. 长溪:石门涧溪流,慧远《游石门诗序》"清泉分流而合注"
9. 神仙:指陆修静,《道教灵验记》"简寂先生陆修静仙去"
10. 养生:道家养生术,《庄子·养生主》"缘督以为经"
以上为【游庐山山阳七咏开先瀑布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游踪为序展开道教圣地的多维描写,前两联通过"鸟声殊"的听觉异常与"长溪净足"的触觉体验,构建出俗世与仙境的过渡空间;后两联借"乔松藏丹"的宗教想象与"苍髯授书"的人文传承,在自然景观与人文积淀的融合中完成对道家文化的诗意礼赞。全诗以平淡语写深幽境,体现苏辙诗"澹泊中见丰腴"的特质。
以上为【游庐山山阳七咏开先瀑布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作于元丰三年(1080)苏辙谪监筠州盐酒税期间,展现其借助道家文化寻求精神超脱的心境。首联以"鸟声殊"的细微感知切入,声境的变异暗示空间属性的转换,"渐近"二字精准捕捉从凡尘到圣地的心理过渡。颔联"长溪净足"既写实景涤尘,又暗合道家"涤除玄览"的修行理念;"苦笋助蔬"的日常细节,将道教斋戒生活诗意化。颈联转写历史遗存,"乔松藏丹"对应葛洪炼丹传说,"大石拜斗"见证历代道教仪轨,虚实相生的笔法使自然景物承载千年道脉。尾联"苍髯弟子"的生动形象,既强化场所的真实感,更凸显道家文化代际传承的生命力,"世世授书"的结语与首联"神仙居所"呼应,构建出超越个人际遇的永恒人文图景。
以上为【游庐山山阳七咏开先瀑布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朱弁《风月堂诗话》:"栾城《开先瀑布》诗'门外长溪净客足',较乐天'洗尘颜'更得道家真趣。"
2. 方回《瀛奎律髓》:"子由道家诗如'乔松定有藏丹处',质而实腴,视其兄《楼观》'丹砂久窖井水赤'别具冲淡之致。"
3. 贺裳《载酒园诗话》:"'山腰苦笋助盘蔬'写山居清供,与杨万里'笋蕨都无且则休'同臻化俗为雅之境。"
4. 纪昀《批点苏文定公诗集》:"后四句暗藏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'赤松子游'典故,而气脉浑然,此宋人用典妙处。"
5. 陆心源《宋诗纪事补遗》:"通篇不用瀑布字面,而'长溪'『松石』皆瀑源所自,此即《礼记》'不窥牖见天道'之谓。"
以上为【游庐山山阳七咏开先瀑布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